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的评价策略探究
王媛媛
常州市新北区新桥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增强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小学英语课堂上要注重跨学科主题“微活动”的建设,发挥跨学科育人功效的同时,着重加强对“微活动”的评价,运用有效的评价策略,助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将围绕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的评价策略展开研究,力证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有效评价策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学科教学;主体活动;教学评价
引言:现阶段开展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主要目的是强化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小学英语利用不少于10%的课时在课堂上创建跨学科主题“微活动”,能够进一步助力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在“微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有效的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指引,让其能够生成跨学科意识,更好地感知英语学科教学内容。
一、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实施教学评价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明确“微活动”开展意图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而针对“微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可对学生形成正向的促进和引导,让其深入地理解开展英语跨学科“微活动”的意义和意图,进而形成积极参与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掌握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基于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的开展目标,为活动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教师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跨学科教学主题“微活动”评价。通过为“微活动”制定的评价策略,以及在活动中真正地实施评价,能够极大地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让其对其他学科的内容进行了解和学习,使其具备跨学科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和评价能力,进而助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有助于满足英语跨学科创新的需求
英语课程改革旨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培养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能够显著增强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相比以往单一教学模式更具教学效用,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尤其借助有效的跨学科评价策略,能够进一步推进英语跨学科活动的创新,运用教学评价维度拓展,实现跨学科活动的多样化发展。
二、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的评价策略
(一)基于“微活动”开展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对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实施教学评价,需要基于“微活动”的开展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并借助活动目标,决定评价设计和实施的方向。“微活动”作为英语课堂上的跨学科创新环节,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学科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保持评价目标与“微活动” 目标的一致性,让活动评价更具有效性。其中,教师可将“微活动”评价标准设定为内容、表现、学习态度等不同维度,让评价实现对“微活动”的精确反馈。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Seasons》课堂教学中,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际的气候特征,以及在不同季节人们的相应活动。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组织跨学科主题的“微活动”,形成与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多角度认识四季,感知不同季节的美。“微活动”中学生可探析到四季变化背后的科学原理,并用英文诗歌或绘画表达自身对四季的理解。教师可根据“微活动”的初衷,进行不同维度的活动评价指标设计, 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成果”三个维度对学生在“微活动”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让全体学生均能够在跨学科主题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成长。
(二)邀请学生参与评价,巩固学生主体地位
在构建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评价体系过程中,教师要有效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评价参与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中着重强调了要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因此在跨学科主题“微活动”中,也要让学生占据主体位置,让其自主地进行活动的推进和评价,有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自觉意识,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其中,学生在“微活动”的评价中,往往可以从教学的角度进行自我感知,便于引发学生的反思和进步。
例如,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1《Cinderella》跨学科教学中,由于本节课是围绕灰姑娘的故事情节和关键词汇进行的教学,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词汇和句型的理解与运用,增强学生语言运用的信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根据Cinderella主题进行跨学科课本剧表演活动,实现英语学科与艺术表演的融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将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并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角色身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辅助“微活动”的开展,借助灰姑娘的视频和音乐,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让其能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灰姑娘的剧本故事演绎。之后要进行各小组的公开表演,并让学生对自身和各小组的表演进行星星等级评价,学生可对其他组的表演进行点评。具体的星星评价等级设定如下:1.语言项目五星等级评定包括声音洪亮饱满,用词精准、发音标准,语言表达流畅等维度内容;2.合作项目星级则要针对小组分工、组内成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组内配合的秩序性等维度进行评价;3.表演设计项目包括课本剧对话设计、剧本创新、规定时间内编排成果等维度内容。借助制定的星星等级评价标准,便于为学生提供伙伴评价和自我点评依据,进一步增强跨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师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针对性
由于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微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角色,要充分优化教师的评价方式,让其能够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活动评价,让教师的评价能够对学生形成正向的激励与引导。因此,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己,并知晓自身的不足,针对问题积极地进行改正。其中,教师还可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活动评价,此种针对性需要教师对学生具备充分的了解,知晓学生的学习水平、认知特点和性格特征,并明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优点和亮点,进而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学习成果进行有效的判断,助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同时,教师要保证自身的言行和评价内容能够对学生形成引导,让其在活动中获得跨学科能力的提升,让学生愿意参与到接下来的活动探索中。另外,要注重激励性评价的运用,小学阶段是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式评价,让学生得到鼓励,进而能够在“微活动”中增强学习自信心,让其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学习和探索。
例如,前文中提到的Cinderella主题课本剧活动中,教师可在活动中针对各小组的表演,给予鼓励和针对性的评价,便于学生能够得到正向的激励。其中,在学生课本剧表演结束后,教师可应用引领式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肯定。“Do they do a good job?Yes or No?Big hands for them,go back to your seats.Very very good”“Is it good?Big hands for them.”“They are genius performers, this idea is fantastic.”等,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鼓励,进而更期待下一次的跨学科主题活动。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微活动”能够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其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具体的跨学科主题“微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有效评价策略的应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评价中,形成对自身客观衡量,同时,教师要尽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驱动。
参考文献:
[1]包慧玲.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J].浦东教育,2024,(06):73-77.
[2]郑萍萍.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路径探究[J].校园英语,2023,(41):142-144.
[3]秦瑶,马飞山.利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性拓展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J].校园英语,2019,(27):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