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作者

贾其芳

新疆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小学

摘 要: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重要实践探索。本文从大单元教学在群文阅读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出发,探讨了创新教学目标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选择、革新教学方法策略等方面的实践路径。通过突出群文阅读的整体性、关联性、主题性、延展性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

引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整体设计,加强单元整合。”这为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政策依据。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视野和思考空间。然而,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有效开展群文阅读,仍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首先,大单元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将相关联的文本进行整合,使学生对议题有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其次,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视野和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最后,大单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1]。因此,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大单元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二、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1.创新教学目标设计,突出群文阅读的整体性与关联性

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创新教学目标的设计,突出群文阅读的整体性与关联性。传统的单篇教学目标往往局限于单一文本,难以体现不同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而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将不同文本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使其相互关联、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篇文章的内容,还能使学生对整个单元的主题有更深入地认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2]。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了《聪明的牧羊人》《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和《习作:写一处景物》三个部分。这些内容都与环境、景物描写相关,体现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教师在设计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时,可以设定一个统领性目标,如“学习观察生活,感悟人与环境的关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再为每个部分设计具体目标。《聪明的牧羊人》可设计“理解牧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学习环境描写方法”的目标;《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可设计“认识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学会就环保话题进行讨论”的目标;《习作:写一处景物》则可设计“运用观察和想象,描绘景物特点,提高写作能力”的目标。

2.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强调群文阅读的主题性与延展性

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要强调群文阅读的主题性和延展性,精心选择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内容上相互关联的文本,使学生在阅读不同文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深化和拓展对主题的认识,构建起内容丰富、视角多元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要注重选择的文本在体裁、风格上的多样性,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3]。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该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包含《宝葫芦的秘密》《盼》和《珍珠鸟》三篇课文。这三篇文章分别从珍惜眼前、念亲情、护生命三个角度阐释了生命的可贵。教师可以将这三篇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核心文本,同时拓展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如《掌声》《爷爷的芦笛》等,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生命的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要让爸爸吹葫芦?为什么要吹响葫芦?这体现了他怎样的生命态度?渔夫日夜思念游子,表达了怎样的父爱?《珍珠鸟》又表达了怎样的生态理念?这些问题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又能和其他文章形成呼应,加深对生命主题的领悟。同时,本单元选文体裁丰富,有记叙文、诗歌,也有戏剧,能够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陶冶情操。

3.革新教学方法策略,注重群文阅读的互动性与探究性

在大单元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革新教学方法策略是一个关键环节。教师要注重群文阅读的互动性与探究性,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文本内容,挖掘文本意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以“关注人与社会”为主题,包含《蚊子和狮子》《青山处处埋忠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这三篇文章分别从个人修养、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三个层面阐释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主题探究”的策略,引导学生思考:蚊子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邱少云烈士的事迹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面对他人的遭遇,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关爱之情?通过这些问题,学生能够把握每篇文章的主旨,又能将三篇文章联系起来,加深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分组讨论:面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同情和关爱?小组再推选代表分享讨论结果。这种互动探究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认识到不同的观点,逐步提高语文交际能力。

结语:大单元视域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创新教学目标设计、优化教学内容选择和革新教学方法策略,可以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杜芳芳.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4(10):133-135.

[2]杨前娣.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4(13):148-151.

[3]付登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4(08):94-96.

第一作者姓名:贾其芳,性别:女,出生年月:198709,籍贯:甘肃靖远,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职称:二级教师,工作单位:新疆和田市古江巴格乡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