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精细管理的思考
赵小玉 章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智能化发展,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精细管理是现代医院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成为各个医院共同关注的重点。借助信息技术在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深入探讨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是当前医疗行业设备管理的关键议题。对医疗设备进行规范化、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既可以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水平,又可以推动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本文阐述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的价值,通过探究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精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
关键词: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领域的发展,各医疗机构医疗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设备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科研的重要基础,其质量和安全性关系到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对医疗设备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医疗设备的需求规划、采购、入库管理、运行维护、报废处理等环节,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引入新兴信息技术开展医疗设备管理尤为重要,围绕新兴技术以精细化管理模式基于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推进信息化管理是各个医院提升医疗设备管理效率与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保障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服务品质稳定新的一个关键趋势。
1. 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概述
医疗设备管理是医院管理体系的关键部分,开展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资金与人力资源浪费,促进经济效益提升[1]。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等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和监控。但我国大部分的医院因为信息化建设和贯彻落实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够完善,存在管理工具难以实现管理需求、流程繁琐与操作低效、设备追踪与维护困难、“信息孤岛”问题严重、质量控制存在管理盲区、预防性维修制度不严谨、医疗设备管理有效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医院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改进对策以提升管理效能、合理优化资源配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院工作质量与服务水平,还可进一步加强效率效益管理,使其集成化、智能化、动态化,能够加强部门间信息流转、形成系统性闭环控制、完善数据整合分析,进而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2]。
2.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精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采集不准确
大部分医院目前并未完全采用信息化的方式进行医疗设备的管理,传统的手工记录方式在数据采集过程中更加容易出现数据错误,最终会导致信息不准确。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 在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修理等操作填写的记录不完善,甚至错误填写,导致维修记录和历史无法准确追溯,增加了设备管理的风险,并可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② 采购部门在采购新设备时,可能只记录了基本信息,并没有记录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需求等重要信息,导致设备管理人员无法准确评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需求,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③ 设备出现故障时候,技术人员没有及时记录故障信息,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得知设备目前的状况,从而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转。
2.2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中,由于医院不同部门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统,而各信息系统之间没有接口,数据无法有效的共享和整合,信息流通不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中,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环节会涉及到多个部门,而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方式和记录格式不一致,有些数据来源于设备厂商的信息系统,有些数据来源于医院的信息系统,有些数据则需要手工录入,数据来源的多样化导致了数据的分散和不完整,难以形成全面的信息链条,导致不同环节之间的数据无法互通,不同部门之间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同。
② 在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中,涉及到多个系统,如设备采购系统、设备维护系统、设备报废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存在隔离,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
2.3 管理制度亟待完善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当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当前管理工作的开展仅仅是针对传统医疗设备管理规章制度进行简单的归纳、融合,并未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层面进行分析,本身不够规范,且对于细节方面的规定也存在较大的缺失[3]。存在部分环节缺乏标准化,未能将标准化管理措施加入到日常管理中,导致管理出现随意性,部分管理方法也较为传统,未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造成部分医疗设备在管理过程中难以全面开展合理管理,容易产生管理失效,甚至出现形式化情况[4]。另外,因为制度原因导致管理体系较为沉重,在管理方案与流程设计过程中未能考虑医院实际情况,造成整体的管理受到阻碍,管理与实际医疗器械管理需求之间出现衔接不足情况,难以发挥出管理模式的作用,降低管理效果。
2.4 信息化建设滞后
当前医院不断增长的医疗设备,且医疗设备变得越来越复杂,对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信息化建设无疑就成为未来管理的主要方向。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当前医疗设备管理系统只是单纯涉及采购、计量、维修、合同等有关内容,且系统功能单一,与医院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显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5 缺乏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
现阶段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由于传统理念与传统模式因素影响,导致医院还存在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缺乏,如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先进技术的掌握,难以灵活应用现有的技术,导致整体的管理质量降低,难以达到管理目标。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由于技术应用不足造成管理弱化,常常出现力不从心情况,对部分医疗设备评估不足,尤其是较为特殊的医疗设备,难以及时有效地开展高质量管理,增大设备故障几率,同时缺乏科学合理的养护与维修,进一步增大医疗设备的磨损速度,增大医疗器械成本,最终影响医疗活动的开展。
3.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精细管理对策
3.1 围绕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在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设备精细化管理中应进一步发挥出制度优势,以制度为规范,进一步推进管理工作落实,及时解决传统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医疗设备管理需要围绕各个层级对应的职责,以此来建立对应的责任体系,使得各个层级之间在职责分明的同时,能够进行有效的衔接配合,共同推动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在此基础上,需要围绕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不断环节,分别建立对应的规章制度,包括医疗设备购置管理规章制度、医疗设备质量验收规章制度、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医疗设备报废处置制度等等,使得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各项工作均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开展。除此之外,在制度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制度针对性调整, 进而保证制度可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并提升制度的契合性,强化整体原则,保证制度的严谨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真正意义发挥出制度的价值,保证医疗设备得到优质的管理。做好整体监督,对管理过程开展全程监督,及时对错误内容进行纠正,以避免管理制度出现偏差,完成管理任务。
3.2 强化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与网络全面普及,医院传统的依赖人工、纸张进行信息传递的方式逐渐演化为当今电子数据传播、存储的模式,人力主导的管理服务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的医院管理会逐步将各环节的管理加以统一,集合成信息管理连接链条。对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密切围绕信息化技术发展动态,强化信息化建设。对于整个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来说,并非单纯建立信息系统管理,而是需要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各种新兴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 等等,以此来推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处理速度。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与医院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统一化管理,促进医院内部信息资料的高度共建共享,保障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的目标。
3.3 强化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在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设备精细化管理中应明确人才发挥出的价值,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出人才优势,转变传统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如积极对现有的人才进行培训,提升人才专业素养水平。通过“请进来,送出去”模式带动整体技术提升,可以选拔人才到国外或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知识理念,掌握新模式,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或行业专家进入医院开展讲解,从根本上提升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强化整体水平,以保证医院高质量开展精细化管理。定期开展系列设备维修培训,做好相关的各类预防培训、应急设备维修培训,提升响应速度,为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可以积极构建相关的同行技术交流平台,在经验、知识、技能等方面开展相互交流,共同提升技术水平,通过交流分析、现场演示等方式传授技能,以达到最终的目的。
3.4 强化医院整体的质量控制管理
加强医院自身的重视力度,强化现有模式,注重现阶段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打造全新的模式,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如医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方案设计,强化控制管理模式,保证各模块与环节实现有效的对接,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任务,主动开展医疗设备管理,加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与精细化管理理论,从医院现阶段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与策略,强化管理措施,以保证医疗设备得到全面管理,可以正常运行,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在方案设计中,需要保证各个部门积极参与,结合部门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建议,以保证方案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契合,进一步推进管理,以保证整体的设备管理质量。与此同时,在发展中还可以加强设备效益考核工作,将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合理的采集,注重数据分析,进而明确数据中存在的效益差异,及时寻找差异的原因,与相关的管理科室进行分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并避免出现设备闲置情况,以提升整体的设备效益,达到精细化管理目的。
4. 结论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想要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现实的,其必然需要密切跟随医院发展动态、医疗设备管理实际,针对管理工作进行动态的优化调整,才能够有效提升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质量。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医院应精细化管理模式下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开展管理,整合现有资源,打造全新的管理制度,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促使医疗设备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保证医疗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实现医院利益的最大化目标,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促使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闫翔,周红涛.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的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4,30(08):173-176.
[2]伍兴思,卓志.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问题及优化对策[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3,(12):33-35.
[3]孔稳.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1,(08):44-45.
[4]汤健锋,陈志添,陈燕霞.基于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设备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思考[J].中国设备工程,2022,(1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