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医教结合"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宋艾嘉 陈建瑜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 2512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医教结合”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接收的内科护理学生8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40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接受“医教结合”模式,比较学生教学前后考核成绩以及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教学前,比较学生的考核成绩,显示为P>0.05;教学后,实验组学生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都比参照组高(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医教结合”模式的效果显著,能提升学生的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医教结合”模式;内科;护理教学;教学效果

在职业教育当中应该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教学方针,尤其是对于卫生职业而言,护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充分体现出全面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填鸭式教育方式,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当中也能充分驾驭课堂,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常常感觉到枯燥、乏味,同时还会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产生不良影响[1]。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针对学生的教学并不仅仅应用到常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医教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就是指将医疗资源与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的创新教学模式,能为学生 提供更全面、个性化服务,起到良好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医教结合”模式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接收的内科护理学生80例,经双盲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40例,男女分别为5例与35例,年龄18岁到23岁,平均年龄(20.46±1.04)岁。参照组40例,男女分别为8例与32例,年龄18岁到23岁,平均年龄(20.02±1.42)岁。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显示为P>0.05。纳入标准:所有均为我院护理专业学生;学生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能配合研究开展完成相应的学习。排除标准:已经接受其他研究者;不能配合完成相关研究者。

1.2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课本内容开展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方式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护理要点等,指导学生教学重点内容,进行集体授课与讲解。

实验组接受“医教结合”模式,如下:(1)创新教学方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可以将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充分联合起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临床护理实际情景,如模拟心内科病房工作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且引入到实际的临床案例,如某一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安全,引导学生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提升其临床思维能力以及护理操作技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内科护理教学中也可应用分阶段目标学习模式进行,明确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培养学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对复杂病情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学习后期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应急处理能力,分阶段教学方式能帮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水平。(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教师也要予以定期培训与进修的机会,包括医学理论知识更新培训、护理技能提升培训、教学方法培训等,这些培训都能提升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综合能力,让教师更适应“医教结合”模式教学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临床实践当中,如安排教师进行临床实践,让教师深入了解护理技术以及患者需求,丰富学生的教学案例,从而能更生动、准确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充分结合,提升教学效果。(3)临床案例的融入: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大量引入临床病理,如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教学当中,引入医院实际冠心病患者的病例,从患者症状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方案选择到护理措施制定与以及实施当中,进行全面分析讲解,从而让学生理解护理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在医院临床实践发展过程中,新的治疗方式以及护理技术都在不断涌现,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用最新临床成果将其反映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学习的知识与临床保持同步。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教学前后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考核成绩包括基础知识、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

1.4数据处理

选用SPSS25.0分析,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考核成绩

教学前,比较考核成绩,为P>0.05;教学后,实验组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1。

2.2比较教学满意度

实验组教学满意度比参照组高,P<0.05,见表2。

3讨论

“医教结合”最初是特殊儿童教育机构当中发展起来的概念,主要是将医疗健康训练与教育相结合,从而促进特殊儿童全面发展。随着“医教结合”这一教育模式不断发展,将其应用于医疗教学领域当中也有一定作用,这一教学方式具有知识体系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注重能力与态度培养等特点[2]。在内科护理教学当中,应用“医教结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临床实际案例、参与到实践操作当中,学生能更好掌握内科护理知识,也能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工作场景当中。如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针对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充分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提升护理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接受培训也能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学生则能耳濡目染医护人员职业道德以及职业态度,如对患者的关爱、严谨的工作作风等,为后续成为一个合格的护理人员奠定良好基础[3]。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都比参照组高,P<0.05。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实施“医教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教学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金,许志强,吴婷婷,等. BOPPPS与微课结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 重庆医学,2021,50(22):3948-3951.

[2] 黄燕,张慧卿,孙素亚,等. 按需带教结合动态式反馈在消化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2):4052-4056.

[3] 安富荣,孟冉冉. 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结合PBL-CBL在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3,29(15):2208-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