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杨蓉
陕西高速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对于城市道路的耐久性和使用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施工工艺、材料选择、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和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通过合理的施工技术应用及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减少道路出现早期损坏的风险,确保路面的平整度、抗滑性能以及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较好的承载能力、舒适的驾驶体验以及较低的噪声污染,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以及质量控制不到位,常常会出现道路早期破损、路面不平整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研究并探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1 施工准备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主要包括路基处理、设备准备和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首先,路基处理是确保道路承载能力的关键。施工前需详细检查和处理路基,确保其稳固平整,防止沉陷和裂缝影响路面耐久性。必要时还需设计排水系统,避免积水软化路基。其次,施工设备的准备也至关重要。摊铺机、压路机等设备需全面检查和维护,以保证施工效率和质量,减少故障和工期延误。最后,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根据道路设计、气候和交通条件合理调整。配合比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混合料的工作性、耐久性和稳定性,确保路面长期使用时不出现老化或破损。
1.2沥青混凝土摊铺
沥青混凝土摊铺是整个施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摊铺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路面平整度、密实度以及未来的使用性能。摊铺温度控制是摊铺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技术指标之一。沥青混凝土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材料流动性过大,摊铺后不易成型;而温度过低则会使混合料失去必要的可操作性,摊铺过程中容易出现压不密实的情况。通常,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40-160℃,具体还需根据气候、材料等因素灵活调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摊铺温度的适应性也不同,比如在寒冷的气候下,温度控制尤为重要,避免沥青混凝土过早降温,影响后续的压实工作。在此过程中,摊铺厚度控制同样关键。摊铺厚度的不均会直接导致路面不平整,或者出现局部过薄而无法承受交通荷载的情况。因此,在摊铺过程中,应使用激光标高设备或其他高精度监测工具,实时监控摊铺厚度,确保其与设计要求一致。摊铺时,尽量避免人工操作的误差,保证整个路面厚度的一致性。
1.3 压实技术
压实技术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到路面的密实度和强度。在摊铺完沥青混凝土后,必须迅速进行压实工作,确保材料在温度下降之前完全密实,避免孔隙率过大。压实时间控制是这一环节的重点。压实应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后尽快开始,以利用其热塑性特征,达到最佳压实效果。压实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主要是为了固定材料的位置,一般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复压则是在初压的基础上,进一步压实沥青,减少路面的空隙;终压主要是为了提高路面的平整度,通常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这三个阶段需要密切配合,才能确保路面具有足够的密实度和抗变形能力。不同的压实机械选择也是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之一。不同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压实机械。例如,在初压阶段,通常会使用钢轮压路机,它的高刚度能够快速稳定沥青混凝土;而在复压阶段,使用振动压路机更为合适,其振动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实度;在终压阶段,再次使用钢轮压路机进行表面光面处理,以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在每个阶段,压路机的行驶速度、频率和碾压次数都需严格控制,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标准。
1.4接缝处理
接缝处理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纵向接缝处理时,必须确保相邻摊铺层的搭接宽度和高度保持一致。为了增强接缝的粘结性,通常采用热接法,即在接缝处保持较高温度,保证新老路面之间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在热接法的应用中,采用红外加热装置等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接缝处的温度,确保其与周边路面保持一致的性能表现,减少未来因不均匀沉降或荷载作用导致的裂缝问题。对于横向接缝,应采用斜接法处理,使新旧沥青混凝土能够平滑过渡,避免形成明显的台阶和高低差。横向接缝的处理要特别注重摊铺的顺序与搭接方法,必要时需对接缝处进行额外的密封处理,以防止水分渗透,这也是避免接缝处过早老化的重要手段。
1.5 路面养护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完成后,养护工作对确保路面性能至关重要。适当的路面养护能够帮助沥青路面更好地发挥其性能,延长使用寿命。首先,养护期间应限制重型车辆的通行,避免新铺设的路面在材料尚未完全固化前承受过大的交通荷载。这段时间内,沥青材料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容易因为过早的荷载作用导致永久变形,甚至出现早期的车辙、裂缝等问题。其次,养护过程中要保持路面的清洁,防止杂物、泥沙等进入沥青混凝土结构内部,影响路面的整体性能。如果有可能,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定期的洒水降温,特别是在炎热气候条件下,这可以避免路面材料在高温下过快硬化,减少后续的老化风险。
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1材料质量控制
不同等级的道路对沥青材料有不同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材料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基础。选择时需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和交通负荷,沥青的粘度、软化点、延展性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沥青的表现尤为重要。在高温地区,软化点高的沥青可防止路面变形,在寒冷地区,延展性好的沥青能增强抗裂性。此外,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和抗水损性也是选择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以确保路面在不同条件下的长期性能稳定。集料作为沥青混凝土中的主要骨料,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不同粒径的集料在路面结构中发挥不同作用,集料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确保路面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集料的表面粗糙度对路面的耐磨性和抗滑性也非常重要。同时,集料中不得含有过多泥土、杂质或风化物,否则会显著降低沥青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甚至引发早期破坏。因此,集料的洁净度和硬度必须严格把关,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2.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温度控制至关重要。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和压实环节都需要严格监控温度。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粘结力;过低则会使混合料过早冷却,影响压实效果。在寒冷地区,应确保摊铺温度不低于140℃,压实时保持在100℃左右。合理的温度控制能够避免路面早期损坏。摊铺厚度则直接影响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需使用高精度设备监测,确保厚度均匀,为后续压实提供良好基础。压实度同样关键,需使用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确保达到设计要求,避免裂缝或沉降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通过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并严格执行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提升路面的耐久性和整体质量。未来,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市政道路的建设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为市民提供更为优质、安全的出行条件。
参考文献
[1]郝广跃.市政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21,(05):224-225.
[2]艾维.市政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21,48(05):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