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浅见

作者

马静

定远县第一初级中学 233200

摘要:数学教学反思是数学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断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反思并及时作出调整,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关键词:  教学反思  数学思维

引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是新课程学习的三个方面。多开展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通过教学反思,可以让老师发现自己的问题,清楚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将“老师会教”与“学生会学”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能。

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不断反思,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反思呢?

一、教学中应反思教学行为,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方式

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时代、新课标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该如何进行角色转变,也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不再是“孩子的管理者”“花朵的园丁”“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成长的研究者。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做到:(1)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制定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2)创造合适的教学环境,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3)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并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思路。(4)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实物教具教学等,为学生提供生动且直观的教学资源,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要比得到答案更重要”,这句话说明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多鼓励学生的质疑,允许不同的声音,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并以真诚的态度解答学生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一些预料之外的问题,如果教师非要让学生按自己设计的思路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学生就会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思路没有打而听不进去。这会影响以后的听课效果,久而久之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热也会降低,对数学也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教学中应反思教学评价,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教材只是纲样,要靠我们教师去挖掘、去探索,用新颖、创新的眼光去认识教材、使用教材,要有“目标”意识,要了解教材与我们培养的对象,要有意识地培养发展学生。课堂评价能力,体现了教师对整堂课的驾驭能力。不正确的课堂评价会阻碍课堂的顺利进行,长期下去,对学生的发展不利。课堂评价应遵循激励性原则,运用激励性语言,有针对性的评价孩子。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赞美,孩子更是如此。

教师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时要注意:(1)不仅要评价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评价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等。即使孩子错了,也可以说“这道题你思考了,值得表扬”“说明你认真听讲了”“感谢你的新思路,给同学们带来了启发”。

(2)评价时要投入真挚的的感情,激励性语言不能太空洞。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由衷的赞美:“回答的真好,掌声鼓励”“观察的真仔细,我们要向他学习”。“你太厉害了,老师都没有你厉害”“你真行,没有你做不了的”这些空洞的表扬不要说。哪怕孩子回答的不够好时,也要让他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鼓励“没关系,能回答就很不错了”“不要紧,我们再来一次”。

三、教学中应反思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此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这才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我认为教学中的重点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突出作用的内容,而难点要因人而异。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在分析好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重难点。有些知识点是重点,但不一定是难点,有些知识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例如,我在讲到平方差公式时,如果只是简单的告诉他们(a+b).(a-b)如果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来计算,学生只知道运算结果,难以理解为什么?这时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要求他们用剪纸的方式:将长为(a+b),宽为(a-b)的长方形,剪下宽为b的长方形条,拼成有空缺的正方形,让孩子们表示剪拼前后的图形的面积关系。

通过拼图,同学们可以很容易得到(a+b)(a-b)=a2-b2,这种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教学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且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中有一题:一直平行四边形ABCD中,四点坐标分别是A(-2,1)、B(-1,3)、C(2,2)、D(3,X),如何求D点的坐标X。不同的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求法。A类同学引导他们用两直线平行,平行的性质特征来求;B类同学可能通过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C类同学可能用测量的方法,通过量长度求出X的值,他们都能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这样解题的方法多样了,不仅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对几种方法都有了解,还能让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

不断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关键。它可以帮助老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不断成长。具体来说表现在:

(1)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

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合理安排教学难度和深度,教学内容安排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

(2)课堂上是否照顾到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都不同,因此,要求我们要照顾好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应参与到教学中。

(3)课堂氛围是否活跃

在我的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多与他们互动,我会通过小组游戏、小组讨论、提问、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4)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知识

一节课下来或者一天的任务结束了,我们应静下心来想想: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牢固,是否达到了老师的预期效果,是否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

五、在与同事的切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为人师表,并积极参加各项理论学习。除此以为,我还经常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并且与他们大胆地谈论、研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突破原有的知识模式,鼓励学生思考。通过向同事们学习,我明白了,备好一节课,备学生比备知识更难,上好一节课,备学生才是重点。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应该有学生主动提问,回答和讨论完成,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用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引导,而不是满堂灌。

六、反思学生的解题思路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需要解题,需要计算。但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指导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而要求学生养成对解题后进行反思的习惯,既可加深对题目的印象,又能促进对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在不增加孩子负担的情况下,我要求孩子们自己写反思,写解题思路,从所教学生来看,坚持写反思的学生学习能力较高,会对命题进行迁移,成绩也就较好。例如,初三上册有一道题:已知反比例函数y= 与正比例函数y=2x,他们有两个交点A和B,求这两个交点的坐标,并求围成的三角形AOB的面积。学生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实际上就是将方程和函数联立方程组,进行解方程组,这也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通过画图去求解,就不能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教师应以此为例向学生讲解化归思想的特点和本质。学生通过反思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提高解题技能和素养,提升思维水平。

总之,教学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能力,深化实践性知识,才能形成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以便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好学生。不断的反思就会不断地发现自身的问题,找出差距,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良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育质量[J].2012.

[2]韩从军。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 1987.

[3]韩玉林 ,刘会成;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应注意的问题[J];1994

[4]李丽娟等.《标准》制定的思路、意义[J].中国教师,2005.3.

[5] 赵琪,张久军 初中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实验研究[D]2007.

[6] 胡宇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