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分析

作者

申琦

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 济南,250024

摘要:教师教学研究对于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重要意义,既有利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但教师教学研究还存在功利性色彩浓、教研分离、教研意识薄弱等问题,面对人工智能对教学研究所带来的影响,如何优化教师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师;教学;教学研究

一、教师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教师教学研究有利于教育改革和发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学是不断发展的,传统的只关注记忆背诵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必须研究教学,研究教学的方法、目的等,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教师在研究教学的同时,需要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利用前人研究所得的理论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活动,而这种结合有时又会成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这些理论又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二)教师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理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1]”。

首先,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特点的研究,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系统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的经历,从而增强自信心,保持教育工作的热情。教师通过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可以提升自己在教育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在职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其专业知识必须广博。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操作性知识相对于老教师来说比较欠缺,而教师的教学研究却可以帮助教师弥补实践性知识欠缺的问题。如,教师可以反复磨课,通过让同事听课、请教老教师等方法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而这些都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形式。

再次,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备课、磨课。备课时,教师需要观看大量课例、教学实录等,吸取他人的经验,这有利于专业能力的发展;磨课需要同事、老教师等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有着显著作用。此外,教学研究所得的成果可以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而这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其教学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最后,教师教学研究都是围绕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是一种个性化的研究,具有教师的个人特色,因此,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

二、教师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功利色彩浓厚

功利性教育一直存在与我们的社会中,这样的教育对于实现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非常不利的。邓纯臻与杨卫安指出:“在社会现实的胁迫之下,教师更为重视行动研究所带来的荣誉与名利,如职位的升迁、职称的评聘、名誉的提高、头街的增加等[2]”,这样的问题,在教师教学研究领域也依然存在。

(二)教学与研究相分离

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研究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是可圈可点的。然而,这些教师中的一部分教师并没有真正了解教学研究,他们在进行教学研究时,往往只会空谈理论,不结合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不关注学情,所做的研究其实是纸上谈兵,并不能对自己的教学有积极作用,甚至可能误导学生学习,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当然,这些问题的出现还是源于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并不了解,对于教学研究的目的认识不到位,教师必须丰富自身对教学研究的了解。

(三)缺乏教学研究的意识

很多中小学教师都认为,教师只需要教学就行,不需要搞什么研究,教学研究都是由科研人员、专家进行的。张红伟与兰利琼曾说过:“对好老师的要求理应是科研与教学并重:既有很高的学科学术水平,又有很强的教学学术能力。”[3]很多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都很薄弱,他们认为教师的工作只有教学,教学研究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意义不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教师只有首先具备教学研究的意识,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研究工作。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收集教学数据,助力教学研究

首先,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学习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表现,如学习时间、内容、进度等,从而获得大量的教学数据;其次,人工智能还可以结合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学生的答题和作文等学术表现进行自动评价和分析;此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收集教学数据,如通过智能录课系统,帮助教师回顾课堂上教学语言的使用是否规范,教学重难点是否落实,学生能否接受教师教学的节奏等等。

(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研究

人工智能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首先,它可以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其次,人工智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提供即时的学习反馈和评估,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研究

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化地整理、分析和测评大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习题、教学视频等。同时,人工智能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智能地生成、调整和推荐教学资源,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贴近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这种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资源开发方式,能够为教师教学研究提供更丰富和高效的支持。

三、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教学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教师信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在面对信息技术时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应用水平主要包括: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起到的作用;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4]它不仅包括对于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们的信息获取、评估和利用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形式,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教师们了解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其次,学校可以成立信息技术支持团队或教学研究小组,为教师们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此外,学校还可以推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源和平台,激发教师们的创新精神和教学热情。

(二)提供理论支持,更新教师教研理念

首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线上、线下学习模式,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此外,教师还可以参与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项目,与其他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进。另外,通过参与教师教研团队或学科教学研究组织,教师可以与同行开展深入的研究与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师教研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29-130,130.

[2]邓纯臻,杨卫安.教师行动研究的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现实困境与应对之策[J].学术探索,2021,(09):140-148.

[3]张红伟,兰利琼.卓越学术的内涵及其引领研究型大学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与实践[J].工程科学与技术,2023,55(0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