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武术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作者

卞义诚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市 210003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育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核心议题。核心素养不仅关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强调其价值观、情感态度、关键能力与品格的全面发展。高中武术教学,作为传承民族文化、强健学生体魄、培育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如何融入并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武术教学有效性策略,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中武术;核心素养;有效性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武术教学的契合点

(一)双重促进身心健康

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武术教学通过系统的体能训练与技击实践,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身体协调性与灵活性,还能在长期的坚持中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体育精神,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二)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高中武术教学在传授武技的同时,也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之旅,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符合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与“社会参与”的要求。

(三)培育关键能力与品格

武术练习要求学习者具备高度的专注力、判断力、自我控制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同时,武术精神中的“礼、义、廉、耻”等道德观念,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契合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维度。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武术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整合创新课程内容

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高中武术教学应打破传统框架,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首先,需将武术理论与技术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武术动作的同时,了解武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哲学思想。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在讲解太极拳时,不仅要教授其独特的拳法套路,更要引导学生理解太极拳所蕴含的阴阳平衡、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此外,课程内容还应注重跨学科融合。武术作为体育与文化的结合体,可以与其他学科如历史、文学、艺术等相结合,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例如,高中体育教师应讲述古代武侠故事,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加深他们对武术精神的理解。同时,结合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编排具有武术特色的表演节目,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中体育教师在创新课程内容方面,还应注重引入现代科技手段。高中体育教师应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生动形象的武术教学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训练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便捷的学习途径。同时,高中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武术视频制作、网络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使武术教学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例如,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通过低强度、高频率的训练方式,逐步提高他们的体能水平;对于喜欢挑战的学生,则设置更高难度的训练任务和比赛项目,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斗志。高中体育教师在武术教学中,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和指导,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武术动作的讲解和示范,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和体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此外,高中体育教师还应采用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的氛围中共同进步;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模拟真实的武术比赛或表演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提高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武术技能水平,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重构评价体系

传统的武术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技术动作的掌握程度,这种单一的量化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高中体育教师需要重构武术教学的评价体系。高中体育教师应将评价内容从单一的技能掌握扩展到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道德品质和武术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体育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如动作规范度、完成质量等),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团队协作能力等难以量化的因素。通过师评、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除了期末的终结性评价外,高中体育教师还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课堂观察、学习记录、阶段性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调整。此外,评价不应仅仅是为了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其学习动力。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则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中武术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武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教育素养。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专业水平。高中学校应引进优秀人才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武术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确保教师队伍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传授传统技艺,又有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石。学校应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学校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等,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武术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武术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文化传承与身份认同,还能在关键能力与品格培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学校应继续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完善基于核心素养的武术教学体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桂燕. 高中武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3(1):22-24.

[2]张亚. 乡村振兴视阈下任务驱动法教学在高中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体育科技,2024,45(4):92-95.

[3]贺妍颖. 高中武术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J]. 网羽世界,2022(36):108-109.

[4]来进红. 提升高中武术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J]. 教育界,2022(15):26-28.

[5]黄恒胜. 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武术教学研究[J]. 拳击与格斗,2023(1):16-18.

[6]林丁辰. 全面育人导向下高中武术课堂教学与评价策略探究[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3(4):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