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高策略

作者

李婷

常州市科教城初级中学 213000

摘  要:“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形式多样,减量提效”,即通过减少学生课外负担,提高校内教学效率,确保学生在校内能够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减量提效”的目标。本文以江苏省译林牛津版初二、初三英语教材的实际教学为例,深入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高策略,旨在为农村地区英语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初中英语课程;时效性;应对策略

2021年7月,“双减”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教育体系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其核心目标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公平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一政策不仅对城市学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深刻改变了农村地区的教育生态。特别是在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面,“双减”政策推动了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一、“双减”政策对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一)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双减”政策要求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必须大幅提高教学效率,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这不仅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情景模拟、多媒体辅助等,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二)减轻课后负担,优化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还强调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这意味着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作业,避免机械重复的练习,同时,应主要侧重于巩固课堂所学,如通过情境化教学、问题式教学、生活化教学等方式,以增强英语课堂学习的实用性与趣味性。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导致当前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效性偏低的主要因素

(一)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不当

一是教学目标过于笼统。许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过于笼统和泛化,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例如,教学目标常常表述为“掌握本单元的词汇和语法”,而没有明确具体的词汇和语法点,也没有说明如何掌握。

二是缺乏针对性。教学目标未能充分考虑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例如,一些英语基础较弱的农村学生需要更多的基础练习,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拓展和应用。

(二)没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一是教材内容理解不透彻。部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这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是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例如,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可能对某些学生来说过于简单,而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又过于复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需求。

(三)教师课堂管理不到位

一是教学方法单一化。目前,农村英语教师多数仍然采用的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难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二是缺乏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手段,但许多农村初中教师未能有效利用这些技术。例如,许多教师仍然依赖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学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升。

(四)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一是过于依赖教师的主观评价。目前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依赖教师的主观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和反馈。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平,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是忽视了过程性评价。评价内容主要以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无法对学生在课堂中英语学习形成良性的激励与引导。

三、“双减”政策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减少教学的低效性

1.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应根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目标应涵盖知识目标、素养目标与能力目标,且确保每个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和评估性。例如,在教授某个语法点时,教师可以明确设定“学生能够正确使用该语法点造句”和“学生能够在口语交流中运用该语法点”等具体目标。

2.教学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此外,教学目标还应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逐步增加难度,从简单的词汇和句型开始,逐渐过渡到复杂的语法结构和篇章理解,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

以江苏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初三上册Unit 7 "Colourful world" 为例,教师可以设定以下分层教学目标:

基础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词汇和句型,如 "What colour is it?" 和 "It's blue"。提高目标: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不同颜色的事物。拓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项目学习,调查和汇报不同国家的颜色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2.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能力培养

教学目标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着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例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设定较低的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设定较高的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1.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教师应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仔细研读教材,分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例句和练习,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以江苏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初二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 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一是仔细研读教材中的每个部分,理解动物保护的主题和相关词汇;二是结合实际生活,补充一些有关动物保护的背景知识,如濒危动物的现状和保护措施;三是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设计一些与动物保护相关的讨论题目,如 "Why should we protect wild animals?",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2.灵活运用教材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材内容的顺序和难度。例如,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以江苏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初三下册Unit 9 "Saving the earth" 为例,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一是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环保活动结合起来,如组织一次校园清洁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二是设计一些环保主题的项目学习,如制作环保海报、编写环保倡议书等;三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也可邀请环保专家来校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结合实际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英语,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以江苏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初三上册Unit 1 "Friends" 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一是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分享彼此的兴趣爱好和经历;二是设计一些友谊主题的讨论题目,如 "What makes a good friend?",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意义;三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表达,以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融合应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管理水平

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农村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情景模拟、多媒体辅助等,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应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

2.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智能设备等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展示生动的英语短片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利用智能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开展互动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使用智能设备进行课堂投票、即时反馈等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

以江苏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初二上册Unit 4 "Friends" 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一是播放一些关于友谊的英文短片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是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与友谊相关的图片和词汇,增强学生的视觉记忆。总而言之,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定期更新多媒体资源,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新颖性。

3.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应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支持力度,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教学工具。通过培训,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四)灵活开展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1.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除教师评价以外,教师还应学生通过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参与到课堂教学评价之中,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此外,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也便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学习情况、能力应用情况以及现阶段的学习需求,从而制定与实施更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指导。

以江苏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初二下册Unit 9 "My favourite book" 为例,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设计以下教学活动:一是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小组互评,找出本节课所掌握知识的问题与不足,并引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二是定期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2.及时反馈学生的评价结果

除成绩评价以外,还应重视学生课堂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过程性评价,并及时给予激励和引导。此外,教师还应及时反馈学生的评价结果,给予适当的激励和表扬,例如可以通过口头表扬、书面评价、奖励制度等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及时反馈和激励,教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结论: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强化教师课堂管理、灵活开展课堂评价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与教学质量。这不仅是对“双减”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农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随着政策的深入落实和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席文娟.“双减”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甘肃教育研究,2024,(15):116-119.

[2]种敏.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4,26(13):194-196.

[3]姜展良.浅析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J].中国新通信,2024,26(12):203-205.

[4]薛楠.高中英语课堂效率现状及改善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