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脉络理论解读黄芪桂枝五物汤在脾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

王佰华 王劭缘 通讯作者:王佰华

苏州高新区中医医院 215000

概要: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其脉络理论在疾病治疗中占据核心地位。脉络作为气血流通的通道,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当脉络发生病变,气血流通受阻,易引发多种疾病。黄芪桂枝五物汤作为中医药经典方剂,以其调和营卫、和血通痹的功效,在脾胃病疾病治疗中展现显著疗效。

葛惠男名医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杰出代表,在脾胃病及胃肠道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其工作室在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对黄芪桂枝五物汤等方剂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显著成果。本文从脉络理论角度出发,结合葛惠男名医的临床经验,深入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在脾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脉络理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葛惠男;临床用药经验;

脉络理论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脉络作为人体内气血流通的通道,不仅承载着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更是维持人体健康状态的关键。当脉络发生病变时,气血流通受阻,便会引发各种疾病。因此,从脉络理论出发,探讨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推动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主要治疗血痹,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调和营卫、益气温经、和血通痹的作用。作为中医药中的经典方剂之一,亦广泛应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中。脾胃疾病多表现为胃局部脉络的改变,黄芪桂枝五物汤通过畅通脉络从而取得疗效,成为中医治疗脾胃病疾病的重要方剂之一。

葛惠男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杰出代表,为江苏省名中医,其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内科杂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造诣。在中医中药胃粘膜保护作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他师从全国著名老中医黄一峰,继承并发展了中医中药对胃粘膜保护的理论和实践。他主张久病入络,擅长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虫类药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均收到显著疗效。

吾有幸跟诊葛教授学习,故本文将从脉络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葛惠男名医的临床经验,对黄芪桂枝五物汤在脾胃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一、验案举偶:

金××,男63岁,2023年2月16日初诊

主诉:反复胃部不适10年余,曾于当地医院因消化道溃疡出血3次,经西药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刻下:但仍有胃部不适感,伴有嗳气,腹胀,查舌淡红,苔薄白,舌下脉络瘀紫,脉弦。西医诊断:消化道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病(气虚血瘀证),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益气活血通络治疗。处方如下:

炙黄芪 30g    党参(生)15g   桂枝10g   白芍(炒)30g

枳壳 10g      地龙(制)10g   九香虫 10g  仙鹤草30g

熟地 10g      茯苓 20g     当归(酒)10g   白术(炒)15g

海螵蛸(炒)30g  乳香5g     铁树叶 30g   蒲黄炭 10g

五灵脂醋(包煎)10g      生甘草5g  六神曲(焦)10g

紫苏梗(苏梗)10g *14剂   每日1剂,水煎分 2次服。

2023年3月1日二诊:患者腹胀、嗳气减轻,偶有反酸,因进食坚果解黑便一次,查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舌下脉络瘀紫,继续予前方中药口服,加用黄连吴茱萸、血余炭、藕节炭,处方如下:

炙黄芪 30g  党参(生)15g   桂枝10g   白芍(炒)30g

枳壳 10g   地龙(制)10g   九香虫 10g  仙鹤草30g

熟地 10g   茯苓 20g     当归(酒)10g   白术(炒)15g

海螵蛸(炒)30g  乳香5g   铁树叶 30g   蒲黄炭 10g

五灵脂醋(包煎)10g      生甘草5g  六神曲(焦)10g

黄连3g        制吴茱萸3g    血余炭10g    藕节炭10g

*14剂 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2023年3月15日三诊:患者腹胀嗳气减轻,大便颜色正常。将中药汤药改为药丸巩固治疗后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患者既往因消化性溃疡三次消化道出血,胃部脉络损伤,表现为腹胀、嗳气、胃部不适,查其舌下脉络瘀紫,葛师认为其脾胃气虚,胃部脉络不通,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虫类药,益气活血通络。方中黄芪作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君药,具有补气固表、升阳举陷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是补气调营的关键药物;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与黄芪相辅相成,共同提升脾胃功能;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贫血和失眠等症状,有助于脾胃的调养;炙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增强药物效果,同时缓和方剂中的刺激作用,使整体药性更加平和;桂枝: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有助于改善气血流通,是活血通络的重要药物。桂枝与黄芪相配,共同发挥调和营卫、和血通痹的作用;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对于调和体内气血、缓解脉络瘀阻有重要作用;葛惠男教授认为久病入络,在治疗脾胃疾病时,常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活血通络药物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病变修复的效果。方中地龙(制):具有活血通络的功效,能够增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活血效果;九香虫同样属于虫类药,具有理气止痛、活血通络的作用,与地龙合用,可进一步加强活血通络的疗效;乳香、五灵脂醋(包煎)、蒲黄炭、血余炭、藕节炭,这些药物均为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常用药;当归(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酒制后更能增强其活血作用,对于脾胃疾病中伴有血虚血瘀的患者尤为适宜;仙鹤草、铁树叶:具有活血通络、止血止痛,与上述药物共同发挥治疗作用,故经过上述三次益气活血通络等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疗效确切。

二、从脉络理论分析黄芪桂枝五物汤

1.脉络理论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经络”之概念最早于《黄帝内经》中得以记载, 《灵枢·脉度篇》曾云:“经脉为里……支而横着为络”,喻嘉言亦言:“十二经生十二络……缠络生三万四千孙络,孙络之间有缠绊”。表明络脉是自经脉横行分出,在空间上, 二者交织如网,逐层细化延伸,遍布全身上下内外,其数难估。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出的从大血管分出中-小-微血管及构成微循环的结构特性相一致[1]。《灵枢·痈疽篇》曰:“中焦出气如露……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表明孙络是津血互换之处,具有渗灌气血,濡养脏腑之功能。 现代研究也表明微血管是人体物质交换及能量代谢基本单位[2]。由此可知,络脉与西医学的血液循环及营养代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也为络脉理论应用于诊治疾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经络既是气血津液运行之府,亦是病邪传变之所处。脉体随经络逐层细分而愈加迂曲细小,使得气血运行愈加缓慢。故而具有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理特点[3]。

2.脉络疗法与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原理的一脉相承。

黄芪桂枝五物汤作为中医药的经典方剂,其治疗原理与脉络疗法有着密切的关联。脉络疗法注重通过调和气血、疏通脉络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而黄芪桂枝五物汤正是通过补益脾胃之气、调和体内气血,从而改善脉络的畅通状态,达到治疗脾胃疾病的效果。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 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药物组成主要包括黄芪、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具有营卫同调,表里兼治的功效,共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4] 。方中黄芪作为君药,具有补气固表、升阳举陷的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桂枝则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有助于改善气血流通;白芍则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对于调和体内气血有着重要作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毒止痛。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同时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炙甘草具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能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增强药物效果,同时缓和方剂中的刺激作用。大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贫血和失眠等症状。这些药材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独特药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能通过与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对缺氧、微循环障碍及炎症反应等,达改善缺氧、减轻炎症、减少细胞损伤凋亡之功。KEGG 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 AGE-RAGE 信号通路、TNF、HIF-1 信号传导途径等通路改善组织缺血、减少细胞凋亡、减轻炎症反应等过程来缓解 EF[5]。这充分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改善脉络循环方面的独特功效。

三、结语

葛惠男教授作为中医药领域的杰出代表,在脾胃病及胃肠道疾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主张久病入络,擅长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虫类药物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葛教授认为,虫类药物具有搜风通络、活血化瘀的独特功效,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用能够更好地发挥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的作用。这一临床经验进一步证实了脉络理论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治疗脾胃疾病中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吴以嶺. “脉络—血管系统”相关性探讨[C]// 络病理论及其应用经典论文选编. 河北医科 大学医药研究院:2014:5.

[2] 张健真,吴焕林,刘佳等. 基于络病理论从芳香通络疗法论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J]. 世界中医药, 2023, 18 (8):1206-1209.

[3]代镇宇,王清,张双喜.基于络病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演变及防 治[J/O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4] 谭川川, 肖靓宜, 张文兴. 张仲景运用桂枝组方治疗痹证探析 [J]. 江苏中医药,2017,49(4):10-11

[5]冉清智,何汶洋,李傲霜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 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J/OL].中药药理与临床.2024,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