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徐兴

长春市十一高中 130000

摘要:高校体育教师在提升学生体能素质方面,采用多样化训练方法与个性化教学计划,结合“作业超市”理念,提供差异化训练指导。同时,实施模块化教学与系统性训练,确保学生体能均衡发展。通过激励机制与积极反馈,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营造良好训练氛围,促进学生持续进步。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能提升;策略

引言:高校体育教师在面对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的任务时,需创新教学方法,引入多样化训练手段。借鉴“作业超市”理念,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训练项目的平台,旨在激发学生兴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逐步提升体能。通过全面评估学生体能水平,引进丰富多元的训练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训练需求。

一、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与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需引进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个别化的教育计划。其中,教师可以引进“作业超市”理念,尝试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训练指导,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灵活锻炼。为此,教师应当评估高中生体能训练的各项指标,以及了解体能训练的基础动作和原理,在此基础上,引进丰富多元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比如,针对耐力训练,可结合长跑、游泳、骑单车等多样化的活动,支持学生进行灵活选用,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根据体能水平选取适应自身节奏和实际条件的训练项目进行常态化练习。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设置不同的训练强度,这一过程需要老师协同学生共同进行规划,以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合适的节奏下逐步提升体能素质。而为了实时监测学生的训练状况,教师还应当引进智能化工具,结合诸如运动手环、穿戴式智能设备,实时搜集学生的运动数据信息,将相关信息整理成学生的体能提升曲线,了解学生的训练状况以及在各阶段的需求,从而为其提供精细化的训练指导。

例如,某高中体育教师借鉴“作业超市”的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训练项目的平台,旨在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的兴趣,同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逐步提升体能。其中,教师对学生的体能水平进行了全面评估,包括跑步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等关键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体能测试,他了解了每位学生的体能基础和训练需求。基于评估结果,教师引进了多种训练项目,如长跑、游泳、骑单车、力量训练等,供学生自主选择。为了提升耐力,教师组织了一次户外长跑活动,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路线和距离。小红选择了5公里的山地路线,而小明则选择了3公里的平坦路线。此外,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能水平选择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训练反馈和调整。在游泳训练中,小华发现自己对蛙泳更感兴趣且更擅长,于是教师为他设计了以蛙泳为主的训练计划,并重点指导他改进蛙泳技巧。

二、模块化教学与系统性训练

模块化教学是一种提升学生体能素质的核心举措,教师需按照体能要素,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等不同维度,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应当具备明确学习目标和训练计划,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各个体能方面得到均衡发展。并且,对其实施系统性的训练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需保证训练活动的连续性和递进性,支持学生积累丰富的经验,并提升体能水平。例如,在项目模块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基础技术和体能相组合的训练模式,在提升学生体能的同时,带动其参与技术探究,此类模块化训练,将体能与技能训练项目完美高效结合在一起,可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总之,教师应当分模块、分区间,引进系统性的训练方法,做到对学生循序渐进的指导,提高训练水平。

例如,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某教师采用模块化教学与系统性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教师根据体能要素,设计了心肺耐力模块、柔韧性模块、肌肉力量模块等,每个模块都包含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训练计划。在心肺耐力模块中,教师设定了“提高长跑成绩”的学习目标,并制定了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的长跑训练计划。同时,他还引入了间歇训练法,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此外,教师将基础技术和体能相结合,设计了组合训练模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体能水平。在篮球模块教学中,教师将篮球运球、投篮等基础技术与体能训练相结合,设计了“运球+冲刺跑”、“投篮+深蹲跳”等组合训练项目。这些项目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篮球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心肺耐力和肌肉力量。

三、激励机制与积极反馈

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当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可通过设立奖励、竞赛等方式来带动学生参与主动探究。在此期间,积极反馈作为提升学生体能的重要举措,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训练表现和成绩进行反馈,帮助其了解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从而调整训练计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同步利用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相关举措,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高效地投入到体能训练中,从而获取更加良好的训练效果。在体能训练环节,教师还应当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可通过引进社交媒体,鼓励学生将每天的训练成果进行分享,而其他同学可通过点赞、评论、留言等方式进行互动,在线上掀起良好的学习风尚和潮流,以支持学生进行持续训练,逐步提升体能素质。因此,高中生的体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对其实施常态化的指导,可引进激励与反馈机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训练。

四、结束语

总体来说,高中生的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实施常态化的指导与激励。通过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与积极反馈机制,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积极性,促进其体能素质的稳步提升。同时,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利用社交媒体等线上平台,鼓励学生分享训练成果,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尚,为学生的体能训练之路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佘博.浅论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高中学生体能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2):1.DOI:CNKI:SUN:KXDH.0.2015-02-040.

[2]刘宏华.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提高策略研究[J].互动软件, 2023(3):3285-3286.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0.03.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