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难与对策探析
孙燕丽 孔金钰 司渊喆
一作:孙燕丽, 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50022 二作:孔金钰,济南大学 音乐学院 250022 三作:司渊喆,济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50022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近年来,新媒体融合不断发展,信息的爆炸性传播使接收信息成了日常生活中躲不开的事情。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多元化、可移动性、不安全性等特点,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本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面对挑战的对策,旨在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促进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二十世纪下半叶,新科技革命浪潮兴起,标志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就是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等,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传输网络,向用户提供信息(数据)服务,发挥传播功能,并能使传播者与受众(用户)互动的媒介的总和,它以其数字化、交互性、高技术支持等构筑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信息空间”。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方式的同时,带来了信息真实性、隐私安全、文化冲击等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特点
多元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为各种信息的发布、传播和互动提供了载体和渠道,成为大学生表达交流和互动的重要平台。相对于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内容不再以单一的形式,而是以图片、视频等复合形式出现。
移动性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信息的查询与传播,并且可以实时更新信息内容,受众可以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交互性
新媒体可以允许受众与内容的提供者实时交流信息,使得受众不再满足单纯的接受信息,而是参与到信息的制作与传播中来,从信息的过客变成信息的主人翁。
不安全性
新媒体时代降低了信息的创造和传播的门槛,使得各种的信息满天飞,一些境外势力也趁机藏身鱼龙混杂的信息中间,企图通过新媒体传播思想,因此带来了信息真实性、隐私安全、文化冲击等多种问题。“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而来的线上学生教育平台具有开放性与虚拟性的特点,如果缺少监管,错误思想以及错误言论会以线上学生教育平台为跳板,输出各种极端、错误思想,例如‘历史虚无主义’‘大国沙文主义’‘民粹主义’等,造成大学生认知混乱,令大学生对线上教学教育平台产生刻板偏见,不利于长远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的特点
思想观念开放多元
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迅速,使得大学生接收的信息来源途径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同时进行信息的传递也更加方便快捷。当代大学生能够接触到大量信息资源,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多元,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也更强。
网络社交行为、需求旺盛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发布、搜寻信息,并且网络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大学生与他人交流越来越方便快捷。经笔者实地调查、访谈研究显示,超过90%大学生有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社交活动的经历,大多数的学生会通过微信、抖音、快手、小红书游戏等进行网络上的沟通交流,传达自身诉求。
辨别是非、抗压能力较弱
大学生群体充满能量但缺乏足够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稳定,易受外界舆论信息干扰,尤其是不良的网络舆情信息会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影响,甚至阻碍健全人格的发展。零零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挫折较少,在网络环境中上当受骗的境况屡见不鲜,且抗压能力较弱,很多大学生在遇到学业压力、情感问题、社交关系问题时,会出现暴躁、抑郁等心理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一系列困难。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大学生现实沟通、参与能力减弱
当代大学生容易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部分大学生与人社交多通过网络聊天或发表评论等间接性交流方式来实现,逃避甚至排斥现实生活中的直接交流方式。大学生属于思想活跃的群体,对外界事物高度好奇和关注,同时大学生也有自我管控能力较弱的问题,一旦得不到正确的引领,很容易出现网络成瘾、脱离现实世界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信息滞后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构建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滞后和脱节的问题。高校工作人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仍然较多的使用传统模式、案例,不能吸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理想。
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减弱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中浏览的大多是娱乐休闲性的信息,对思政教育的相关内容不感兴趣,并且网络媒体上存在一些错误的思想,例如“躺平”、“佛系”“娱乐主义”等思潮,会导致大学生出现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精神面貌,对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其不利。这也提醒高校思政教育者要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不仅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还必须了解一定的新媒体时代发展规律,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高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主阵地,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引导策略,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培养意见领袖,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的介质不再单一化,而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相较于传统媒体上的信息,经过层层审核才得以发表,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门槛较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创新网络育人方法,培养一批大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围绕当今大学生的特点,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规范网络言论,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文明上网。“与此同时,高校一方面 要怀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心态包容网络意见领袖,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舆情监测的管理制度,完善网络舆情的监测和预警机”。
2.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建好人才队伍
高校对新媒体需要重视,应当积极发展,使新媒体成为促进高校向前发展的工具,把握好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让新媒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助手和重要推手,成为展示大学生风采、凝聚大学生力量、引导大学生成才的助推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微信公众号、官网、抖音等平台的联动工作,共同构筑新媒体矩阵,打造特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品牌。
此外,要想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有号召力的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应培养出一批擅长网络技术且拥有思政教育专业能力的人才,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技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积极有效地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3.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质量为王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牢牢掌握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新媒体结合,紧随时代发展,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开发在线课程和互动平台,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方式,扩大教育的覆盖面,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对思政内容的兴趣,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高校思想你政治工作者应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嵌入到高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以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聚人心、展风采、树形象,讲好思政故事,真正做到让广大师生喜闻乐见,可信、可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筑牢舆论根基、营造积极向好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挑战也有机遇。高校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遵循新媒体时代规律,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和内容、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