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分析
付雨
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心理健康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作为高职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也直接影响到未来技术技能人才的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以期为相关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心理健康;工匠精神;策略
前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鼓励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日益增大,同时,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有效培育其工匠精神,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认同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即对工作的敬业、专注、创新和追求完美[1]。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自己所学专业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强调每一种职业都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无论是技术工人还是服务行业从业者,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实现个人的价值和梦想。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们不仅能建立起对自己专业的自豪感,还能够更加开放地看待其他职业,理解并尊重各行各业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进而形成全面而积极的职业态度,为将来步入社会、选择合适的职业道路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自我探索与规划
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与规划是培养其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自身特点及兴趣所在,明确未来的职业路径,还能激发他们形成终身学习和不断追求个人成长的价值观念——这些都与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相呼应。为此,教育机构可以开设专门的职业发展指导课或组织相关主题的研讨会,强调探索自我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从个性特质、兴趣爱好以及专业技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自我分析,以更加精准地识别自身的长处与待改进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设定具体且可实现的职业目标,无论是短期的技能提升还是长期的职业发展路径,都需要有清晰的规划。为了使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具可行性,学校还可以组织实习实训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进一步确认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辅导员应鼓励学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尝试不同的可能性,即使遭遇失败也不气馁,而是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同时,学校应当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让学生明白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保持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这种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品质,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通过定期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帮助学生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职业规划,确保其始终与个人的发展目标和社会需求保持一致。自我探索与规划不仅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道路,还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为未来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体验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安排学生参观工艺大师的工作室或工厂,让他们亲身体会到工匠们的工作环境与态度,这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接地领略工匠精神的独特魅力,还能激发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热情以及对工作的尊重。学校应当积极寻求与当地知名的手工艺人或是企业建立合作的机会,定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学习。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大师们高超的技术水平及严谨的操作流程,同时也能了解到他们在创作时展现出来的专注度、耐心以及对于细节无微不至的关注。这些鲜活的实例和真实的场景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即那种对于工作充满热爱的态度、对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以及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并且学校还可以策划一些互动环节,比如邀请手工艺专家现场展示技艺,并给予学生亲手尝试简单操作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技能,还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克服难关所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出一种勇于面对挑战、追求完美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与工艺大师的交流,学生可以听到他们关于职业发展的见解和建议,这对于正处于职业选择关键期的高职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3]。
四、创新与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与实践平台建设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诸如创新实验室和工作室这样的平台,学校能够为学生打造一个融合了学习、研究与实践的综合环境,激励他们投身于科研和技术革新活动中,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并促进创新能力的成长。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外部伙伴联手共建这些创新空间。这些场所不仅配备了尖端的实验器材与工具,还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与信息资源,为学生们营造了优越的学习与研究条件。比如,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的需求设立电子信息科技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以及创意设计工作坊等,以满足学生们的多元化实践需求。利用这些设施,学校可以策划并举办各种类型的科研项目及技术挑战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挑战赛”等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组队参赛,针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全程参与到从选题到方案设计直至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去。这类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设此类创新与实践平台,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人才能的机会,也给予了他们成长的空间。
结语:高职院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两者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其心理素质,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高水平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龙,李良敏.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融合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09):102-104.
[2]李媛.寓心理健康教育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实施路径[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4(06):62-65.
[3]张朝晶.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348-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