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劳动教育实践探究
闫小青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00241
摘要: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的要求要落到实处,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在实践创新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中对劳动教育的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通过依托学科活动,家校互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人爱劳动、会劳动、享劳动的劳动品质,同时对班集体建设起到了劳育带动共育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态度 劳动能力 创新意识
学生核心素养中提出学生要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围绕核心素养,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
一、以学科活动为抓手,打造学校劳动教育主阵地
1. 结合英语学科内容,挖掘和提升新时代劳育观念
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每天都接受着大量资讯的冲击,如何合理引导并为我所用?在一节英语阅读课中,同学们读到了一篇关于李子柒的文章。当下最流行的网红现象,是同学们关注度最高争议最大的网络伪文化。有同学认为李子柒只需要在抖音里发发视频,摆拍造型就可以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这篇文章设置了几个问题让同学们来讨论:1)李子柒为什么要放弃原本在大都市里拥有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农村呢? 2)为什么李子柒被评选为“全国青年联合会”会员? 3)李子柒的劳动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力?通过这些问题的展开讨论,同学们被李子柒的孝心、爱心、自强不息的精神及她大力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拳拳爱国之心所打动,也为李子柒创造性的劳动方式和劳动成效而折服。课后,学生和家长一起调研,规划了“我劳动 我传承 我骄傲”的系列活动,同学们在家长和社区工作者的帮助下,参与实践,学习手工剪纸、制作传统美食、学习民族乐器,制作非遗作品,丰富的活动不仅丰实和延续了课堂,也促进了家校育劳理念的转变。
依托劳技课和拓展课,培养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技能
学校的劳动技术课程注重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态度,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在开设劳技课伊始,师生共同制定了劳技课课规、制定了阶段性成果展示和PK擂台赛日程表。有了这样的前提铺垫,每次的劳技课学生们都全情参与,认真学习,课后并把自己的劳动作品陈列在班级相应的位置,如视珍宝。在PK赛中优胜者的作品被庄重地挂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这让学生们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认同感和尊重,更让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及劳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拓展课坚持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积极创新。开设纸艺制作、结绳、食品雕刻、布艺制作、相架设计与制作、挂物架设计与制作、金属丝工艺、自行车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寓劳动技术教育于多种实践中,学生们进一步地认识到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意义。
二、以家校互动为依托,助力家校育劳活动的有效开展
1. 结合家庭劳动活动单,助力家校育劳的有效开展
学校作为资源开发的主导力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结合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家校配合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和活动。我们班级通过劳动单(见下图1)的形式让学生选择他们最擅长或者最想要学会的一项家务劳动,和父母签订“一周劳动协议”,通过“过程监督管理和评价”,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经过一周的劳动实践探究、学生的实践心得分享和家长的推荐助力,我们评选出了“机械工程小达人”、“美食小达人”、“家务小能手”等。学生在家庭劳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究精神,更培养了他们能干巧干的劳动素养。家长作为劳动教育对接的纽带和共同实施者,通过积极评价促进了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2.结合传统节气和节日, 传承劳动文化促进劳育育人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磨炼人的意志品质,也是社会生存的必备素养。结合五育并举的教育大背景,我和家长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劳动实践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组织了“当冬至遇上无作业日”的庆冬至包饺子活动、5.20我为家人做顿饭、“至上劳动 至美青春”的劳动节活动、清明节传统美食制作或家庭种植活动、在疫情期间组织了“最美书桌、最美书房”的班级活动。这些劳动实践让同学们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劳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们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担当。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通过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依据学校和班级的先天优势,我带领学生走进高新区和乡镇企业,观摩劳动现场,了解高精尖劳动,学习一些劳动前沿知识;将劳动与科技时尚相融合,走进师大和交大植物园,与大学生联动进行科学生物实验与探索;走进大学实验室,与专家面对面一起研究小课题。
在几年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班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拼图:红色线路篇-博物广识篇-社区志愿篇-农田劳作篇-职业体验篇等。在上海工匠馆和上海劳模风采展馆开展的职业体验“小小讲解员”活动,同学们通过培训和实习讲解,不仅从劳模和工匠们身上学习到了坚韧不拔的劳动品质和追求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也激发了同学们立志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我们班级学生100%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疫情中同学们参与疫苗接种的志愿者工作;在此次抗疫中也有很多同学不顾危险和劳累积极参与小区的防疫志愿者工作,奔走在社区服务的第一线。最美“疫”线摄影活动中,同学们通过观察和体悟,定格了很多感人的画面,体现了学生们善于观察、善于创作的品质。2021年7月1日,我们班级开展了“七一兰香湖骑行活动”,同学们在烈日下骑行7.1公里,向伟大的党献上百岁生日的特殊赞礼。为了缅怀袁隆平爷爷,我们走到田间地头开展割稻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历练了学生们的劳动品质,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家国情怀。
劳动教育是时代教育的必需,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因素。实现传统文化与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等理念的有机融合,让“劳动”赋予“教育”意义,让学校成为劳动教育的“主战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丰富拓宽劳动教育的渠道,使劳动教育真正成为人生的“第一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人民网 202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