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

作者

杨青青

西安市雁塔区职业高级中学 710065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兼具古老韵味与时代活力的学科,不仅展现出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实用性,更蕴含着深远的美学价值。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若能够巧妙且有效地融入数学美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因此,本文将从数学美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学;数学美;教学;策略

1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必要性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必要性不容忽视,这一做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他们的直觉思维,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首先,通过展示数学的内在美,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数学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公式和定理,它还蕴含着和谐、对称和简洁之美。当学生意识到数学的这些美学特质时,他们更容易被吸引,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数学美的渗透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直觉思维。数学直觉是指在没有严格证明的情况下,凭借经验和直觉对数学问题进行判断和理解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数学中的美学特征,教师可以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使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从而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最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是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重要目的之一。数学美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还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的美感时,他们会逐渐形成对数学的热爱和欣赏。这种审美情趣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激发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创新和探索的热情。

2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实施策略

2.1创设“美”的情境

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构建一个蕴含“美”的教学情境,是有效传递数学之美并深植于学生内心的一项关键策略。教师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营造此类情境,旨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与持久热爱。例如,在讲解“计数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计数原理的精髓。通过展示计数原理在现实生活诸多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例如在组织各类活动、安排座位顺序以及设计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数学所蕴含的实用价值,并体会到数学所展现的美感。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数学游戏或竞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的乐趣与美感,进而在无形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爱。

2.2设计“美”的习题

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中职数学教师应当特别注重题目的美学设计,以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美感。例如,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与艺术、建筑、音乐等美学领域紧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通过这种富有美学设计的习题,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数学知识,还能深刻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与人类文化、艺术的密切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数学题目,将他们对美的独特理解融入到数学问题中。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数学美的认识和欣赏。通过这些设计“美”的习题,教师能够有效地将数学美的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中,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例如,当教师讲解到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习题时,可以引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家庭预算的计算、购物时的价格比较等。通过这些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还能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艺术美感的图形问题,如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艺术的结合,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3呈现“美”的材料

在展示和传达数学之美这一主题时,中职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丰富资源,例如视频、动画、图形以及声音等多种形式,来生动地展示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美学特征。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使用动态演示软件来生动地展示图形的对称性、比例和和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感。通过动态的演示,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图形的旋转、翻转和缩放等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地收集和整理数学历史上的经典问题和著名数学家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敬仰和热爱。例如,教师可以介绍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讲述牛顿和莱布尼茨在微积分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或者介绍高斯在数论方面的贡献。通过这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能体会到数学家们在探索真理过程中的智慧和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数学在自然界中的体现,例如斐波那契数列在植物生长中的应用,以及黄金分割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向日葵种子排列的斐波那契螺旋,或者介绍帕特农神庙中黄金分割的应用。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自然界和人类文化中的普遍存在和重要性。通过这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材料,学生不仅能够在视觉上获得美的体验,还能在情感上感受到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美学内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美展,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数学模型、设计数学海报,甚至创作数学相关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和丰富的体验。

2.4延续“美”的体验

为了持续深化学生对“美”的感知与理解,中职数学教师可采用多种富有创意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巩固并提升学生对数学之美的认知与领悟。具体而言,在讲授圆周率这一数学概念时,教师可精心策划并组织一系列兼具趣味性与教育价值的数学活动,诸如开展圆周率记忆竞赛,或是举办庆祝圆周率日的专项活动。通过这些精心设计的活动,学生们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更为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关于圆周率的相关知识。此外,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还能够有效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进而使他们对数学之美的体验和感悟得以进一步提升。

3结语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实践,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新思维。通过创设情境、设计习题、呈现材料和延续体验等策略,教师可以有效地将数学美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数学的美学魅力。最终,学生将能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认知体验,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名鹍.中职数学教学实施美育的探索[J].科学咨询,2020(9):53.

[2]杨佑杰.中职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0(18):85.

[3]高晓东.浅读数学美与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9(39):66+104.

[4]张河勇.探析数学美如何在中职课堂中有效渗透[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96-97.

[5]孙丽娜.中职教学中感悟数学美,提高解题能力[J].新智慧,2018(2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