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乌兰布和沙漠沿黄“菌草沙障+”防护林建设新业态模式
刘家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010000
关键词:菌草沙障 防护林建设 模式分析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业态模式在黄河流域乌兰布和沙漠防护林高效利用中的应用,以推动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综合发展。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流沙段,传统防护林已基本衰退,亟需新技术与业态的引入。本文提出以菌草沙障种植技术为核心的新业态模式,旨在通过生态治理、景观美化与经济效益的融合,打造三效一体的防护林模式。该模式不仅能提高防护林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还能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展望未来,此新业态模式有望提升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创造生态品牌,增加农牧民收入,并为构建乌兰布和沙漠生态屏障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实现整体生态环境效益的显著提升。
1 研究背景
1.1 国土绿化空间规划管理的具体要求
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于2022年4月12日召开,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久久为功做好国土绿化各项工作,并进一步加强国土绿化空间规划管理,把造林绿化落实到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因地制宜推进扩绿提质是今后国土绿化空间规划的重点内容和现实要求。
1.2 农林业新业态发展的现实需求
我国在农林业生产新业态研究方面,目前比较成熟的有农业育种新业态、智慧农业新业态、互联网+农业新业态、循环农业新业态;在农业流通业态方面有生鲜电商新业态、农业互联网平台销售新业态;在农业服务业态方面,目前提出的有农资服务新业态、农技服务新业态。研究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产业互联网,是未来农业服务业态的大方向。在产业融合业态方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产业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共同的结果,其核心是发展壮大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与产品加工、观光休闲、旅游度假、研学教育、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业态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融合产业业态,促进农林业的多功能开发,提高农林业的附加价值。
1.3 乌兰布和沙漠沿黄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
乌兰布和沙漠沿黄流沙段有近100公里,上世纪60年代建设有以杨树、旱柳为主的沿黄乔木防护林阻沙带,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已经衰退死亡殆尽,仅有零星的残株枯树,根本起不到阻沙作用。2013年阿拉善盟启动了乌兰布和沙漠沙产业科技园区,东以黄河为界,向西(沙漠内部)延伸 10 公里;南北沿黄河100公里,总面积 1000 平方公里。目标是在保护黄河生态安全前提下发展沙产业。沙产业是利用沙漠绿洲自然及生物资源,采用高新技术,高效转化太阳能,延伸产业链,对接市场,实现沙漠绿洲可持续发展的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多年来,乌兰布和沙漠沙产业园区开展了一些沙产业的探索,但是全部以传统模式为主,缺乏新技术、新业态模式的探索。而且目前对于乌兰布和沙漠沿黄防护林高效利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在同样水资源量使用条件下,如何提高防护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目前制约乌兰布和沙漠经济发展的主要面对的问题。要使乌兰布和沙漠经济得到快速提升发展,完善黄河上游防护林系统、确保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满足农牧总体需求、构建协调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稳定发展是林业建设的迫切需要[1]。
2 新业态模式浅析
新业态模式拟针对黄河段乌兰布和沙漠防护林高效利用为研究目标,提出菌草沙障种植技术新业态,打造生态+景观+经济三效一体的防护林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运用高新技术,提出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元目标发展为一体的沙区生态产业模式,促进乌兰布和沙漠生态资源、经济、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结合防护林建设提出以生态治理为核心的、林草种植结合的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以菌草为核心的“菌草沙障+”防护林建设新业态:第一要素是菌草生态,人工种植的菌草收割后形成菌草沙障,固沙效果优于传统的麦(稻)草沙障[2-3]。在菌草沙障保护下的乔灌防护林,选择文冠果、柽柳、花棒、沙棘等树种,固沙效果好。第二要素是景观,菌草是全球高度最大的草,文冠果是春观花适沙树种,细穗柽柳是夏观花适沙灌木,花棒是夏秋观花适沙灌木,沙棘是秋冬观果适沙灌木,打造观赏型防护林带,在沿黄地带建设成一条美丽的风景线,构建美丽黄河绿色生态景观带。第三要素是菌草经济,菌草是经济的核心,利用菌草对流沙环境的强适应性,生长5个月的菌草可以收获12吨菌草鲜草,是饲喂牛羊鸡猪等家畜家禽的优质饲草,经济价值超3000元;同时沙棘果、文冠果油、文冠果茶的经济价值也很高。生态—景观—经济三结合,建设独具特色的沙产业模式——独创“菌草沙障+”防护林建设新业态模式。
3 新业态模式发展展望
新业态模式的未来发展将显著推动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品牌的创建与提升,同时有效提升农牧民的收入水平。此外,该模式将降低防护林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水资源浪费,实现区域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和多年实践经验,预计在乌兰布和沙漠将建立以菌草为核心的生态屏障,切实控制沙化面积的扩展,减少风沙流动,从而实现整体生态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这一模式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更具备良好的可操作性,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盛龙.浅谈巨菌草在乌兰布和沙漠生态治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林业.2023 (05)
【2 】王强,佐合君,李钢铁,等.巨菌草留茬沙障防风固沙效益及其适宜模式研究[J].干旱区研究,2018 ,35 (05) .
【3 】罗贤宇,徐运鹏.新时代生态语境下菌草技术的发展图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菌草技术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2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