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分析
冯忠英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区一中
摘要: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高中阶段积极开展德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者,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情感成长。鉴于此,本文首先对新时代德育目标对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加强
前言: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出台,明确指出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加强德育教育,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理念和方法,采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对于提升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代德育目标对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指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积极展开德育工作过程中,应意识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发生了显著变化,班主任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更需拥有敏锐的德育洞察力和创新的德育实践能力[1]。因此班主任应当能够深刻理解新时代德育目标的丰富内涵,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外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在德育工作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其品德修养、价值观念的培养和塑造,同时班主任还需能够积极应对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势,通过灵活多样的德育策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还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融合。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契合时代发展树立德育观念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班主任需深刻理解新时代的核心理念,把握其对学生德育发展的新要求,主动关注社会动态,分析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到传统德育观念的局限性,并积极寻求创新与突破[2]。在理解新时代理念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借助学术研究、政策解读、专家讲座等多种途径,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的认识,将新时代理念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打破传统德育教育的固定框架,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德育新模式。而班主任所树立的德育观念,应当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性和实践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同时,班主任还应当树立“全面发展”的德育观念,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而“实践育人”也是班主任应当树立的重要德育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成长。
(二)提升德育方法感染力
为契合时代发展树立德育观念,班主任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方法,才能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其中采取情感陶冶法和榜样示范法来强化德育的直观性是班主任可以积极尝试的策略[3]。情感陶冶法实施中班主任可以创设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的方法,这一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精心设计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德育活动,讲述感人至深的道德故事、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和启迪,实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深化道德认知的目标。同时为提升德育方法感染例,还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班主任可以在班级中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优秀典型,从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可学、可追的榜样,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邀请社会上的杰出人士或道德楷模来校讲座或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榜样的力量,最终使学生产生见贤思齐的心理效应,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如在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中,班主任首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感恩的感人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氛围,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随后,班主任邀请班级中的一位感恩之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和成长经历,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整个德育活动实施中,学生能够在情感陶冶和榜样示范的双重作用下,深化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感恩之心和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三)引入贴近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
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德育资源,将其与德育课程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领悟道德真谛,提升德育效果。因此班主任可以关注社会热点,将其转化为德育教育的生动教材。如针对当前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环保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一次以“绿色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德育活动,班主任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存在的环保问题,关注塑料污染、水资源浪费等常见现象,然后鼓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环保知识,培养责任感和行动力。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开展贴近生活的德育教育,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迟到、早退现象,班主任可以设计一次以“时间管理”为主题的德育课程。在课程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分析迟到、早退的原因,讨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并教授学生有效的时间管理技巧,促使学生认识到守时这一基本的道德规范,学会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从而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结束语:综上所述,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需要契合时代发展,树立科学的德育观念,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方法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同时注重引入贴近生活实际的德育内容,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领悟道德真谛。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长期的实践教育中,高中班主任应当继续深化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不断创新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参考文献:
[1] 赵俊.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J]. 人生与伴侣,2021(20):40-41.
[2] 王人永. 行为示范,立德树人——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施策略[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17):130-132.
[3] 莫盈杰. 高中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整合策略[J]. 神州,2021(14):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