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语用障碍特征研究

作者

廖菲

武汉商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罹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年人逐渐增多。分析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的语用障碍特征,可辅助该病症的早期诊断。本研究以言语行为为基本单位,以顾曰国的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为理论基础,借鉴黄立鹤的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障碍分析框架,通过个案分析,分析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语用障碍特征,以期进一步证明该语用障碍分析框架的适用性,同时为该病的在语言方面的评估和诊断提供启示。

关键词: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言语行为;语用障碍;特征

一、引言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2021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的报告称,痴呆( dementia) 已成为全球第七大致死因。其中,阿尔茨海默病而占痴呆类型的 60% 至 80%。AD患者不仅记忆力受损,心理发生变化,其认知功能,包括语言功能也会逐渐退化。因此,有研究认为,语言表现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变化的临床指标[1],而语用障碍特征分析可进一步提升痴呆症早期诊断的敏感性[2]。

AD患者的语用障碍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研究者从不同维度探讨AD患者的语用能力和语用障碍特征,包括篇章中的衔接与连贯、言语行为、话轮转换、话题维护、修辞策略等。例如,赵俊海[3]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对30名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等数健康老年人的话语作了基于衔接与连贯的分析,发现患者在话语构建方面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集中表现为话语的整体连贯受损。黄立鹤、杨晶晶和刘卓娅[4]构建了认知障碍老年人语言障碍的多模态分析框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的言语行为会在依存性、核心内容、情感状态等维度出现问题;周德宇、黄立鹤[5]秉持大语用观,探讨了语言障碍的多模态补偿功能与机制。

然而,目前从多模态视角出发,就AD患者的语用障碍特征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拟从多模态视角出发,以言语行为为基本单位,以顾曰国的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为理论基础,以黄立鹤提出的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障碍分析框架为基本框架,选取2个案例,分析AD老年人实施言语行为的障碍特征。

二、言思情貌整一原则

2013年,顾曰国[6]提出言思情貌整一原则,用以解释日常生活里的一系列修辞现象。该原则贴真建模的对象是一个个声情并茂、言真意切的“鲜活整人”,他们是言语行为的实施主体。言、思、情、貌是研究鲜活整人话语的四个视角,可用言己{...}、思己{...}、情己{...}、貌己{...}的集合形式来表达。“言”指说话的内容、声韵和语力;“思”指和语力相关联的思想;“情”指说话人的情感,包括背景情感、基本情感和社会情感;“貌”包括说话时的姿势(如坐姿、站姿),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顾曰国总结了该原则下鲜活整人话语的八个基本格局,包括言思情貌整一(默认状态),言思不合,言情不合,言思情双脱节,思情不应,言情、思情不应,言思、思情不应,言、思、情甚至貌不应。就AD患者而言,不同于健康老年人,他们的话语言思不合、言情不合等情况更多。

2021年,黄立鹤基于顾曰国的言思情貌整一原则,加入语境因素,构建了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障碍分析框架,包含概念建模、数据建模和实际操作与评估3个阶段。该框架从言、思、情、貌和语境的研究视角出发,进行概念建模,包含说话人角色、听话人角色、核心内容、施事性、感情状态、意图状态、情境、依存性等9大层级,然后根据概念建模,进行数据建模,提取属性特征,最后进行语用障碍特征的描写。

该框架有较强的操作性,故本研究借鉴其框架进行AD老年人语用障碍特征研究。

对应关系

三、AD老年人语用障碍特征

本研究从纪录片《面对》和《一天》中选取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与采访者交流片段,形成语料。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仅选取其中3个案例,分析其中的语用障碍特征。

(一)个案1:“回复”言语行为——白爷爷

照护者:白爷爷,你有几个娃儿呢?

白爷爷:(2.1s)((目光无神,望着前方))

照护者:白爷爷,你有几个娃?

白爷爷:(7.2s)((目光无神,望着前方)

照护者:你有几个孙儿?

白爷爷:(2.9s)((目光无神,望着前方))

照护者:你是做啥子工作的,白爷爷?((用手摇白爷爷肩膀))你是干啥子工作的?

白爷爷:(3.7s)((嘴唇动))

照护者:你原先是当过兵的呀?

白爷爷:唉。

照护者:打过仗的,是不是?

白爷爷:对头!((轻微点头))

照护者:对头哈。听说你得了奖嘛?是不是哦?

白爷爷:(2.5s)((望着前方))

照护者:你当兵得了奖的,是不是?

白爷爷:(2.7s)打仗。((眼神由空洞无神变为稍微有神))

该对话选自于2022年ADC认知障碍大型公益宣传片《面对》,白爷爷为阿尔兹海默病患者,记忆力衰退较严重,言行举止基本只和之前的军旅生活相关。所选片段为白爷爷的“回复”言语行为。

本案例中,说话人角色是AD患者白爷爷,听话人角色是白爷爷的说话对象——照护者小覃。

说话人没有使用施事动词,没有回答或者只是简单的回答了“唉”“对头”,用词简单,句法不复杂,根据语境,我们可以判断,该言语行为类型是“回答”,其施事性是隐性的。

同时,白爷爷回答的核心内容是空洞的,对于“有几个娃”“有几个孙儿”,白爷爷没有做出回答,对“你当兵得了奖得,是不是?”,白爷爷回答偏题,答非所问。

说话人的意图状态较为隐性,是回答照护者的询问,并且希望自己的回答和背后的故事能获得照护者的认可。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白爷爷的情感状态总体上是负面消极的,但涉及到其军旅过往时,出现了一定的积极情感。背景情感上,白爷爷总体上精神状况欠佳,两眼无神,属于一种病态状态;基本情感总体上属于中性,没有大幅度的动作情绪变化;社会情感比较漠然,即便出现了眼神变化,但与核心内容关系不大。

该言语行为所在的情境为重庆某养老照护机构,照护者小覃和白爷爷进行交流。

我们从前后关系、现实关系和言行关系来分析白爷爷回复言语行为的依存性。该对话中,一直由照护者推进话轮,先后问“有几个娃”“几个孙儿”“做啥子工作的”,白爷爷都没有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当兵得了奖的,是不是”,白爷爷也无法进行准确回答,答非所问。可以看出,其言语行为前后关系存在问题;就现实关系而言,白爷爷成功的2次回答时间指向过去,不存在问题;言行关系上,白爷爷说话时,有一定的相伴动作,例如轻微点头,眼神细微变化,都较为迟缓,但属于言行“并行且相关”。

韵律特征上,白爷爷的语阶较低,语调平缓,长时间停顿,几乎没有兴奋度。

体貌表现上,白爷爷的肢体动作基本没有,表情也几乎没有变化,只有提到其军旅生活时,白爷爷会点头和眼神的轻微变化。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白爷爷因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记忆力和认知理解力都下降,施事性存在问题,无法准确表达核心内容,情感状态不如正常老人积极,表现较为漠然,其言语行为的前后关系出现问题,表现为答非所问等,表情和动作亦不如正常老人丰富。

(二)个案2:“表达”言语行为——娄奶奶

娄奶奶:给我干嘛?((微笑))

树锋爷爷:让你表演节目。

娄奶奶:这我可不会。((笑,摆手拒绝))

树锋爷爷:院长呀。

娄奶奶:怎么会是我呢?((用手指自己的鼻子,然后双手抱在胸前))

工作人员:娄阿姨,你说几句话。

娄奶奶:没什么话要讲。

树锋爷爷:讲讲这里开心吗?((娄奶奶靠近,认真听树锋爷爷讲话))

工作人员:话筒给她,讲两句。((娄奶奶笑,并摆手))

娄奶奶:怎么讲啊?((表情严肃认真))

树锋爷爷:随便讲什么?

娄奶奶:((起身,面带微笑))我根本不知道今天要讲话。((摇手,意图将话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鼓励,收回话筒))(4.9s)这里女同志很多,大家第一次遇见,蛮好。以后有机会我们多合作。((面带微笑,左手举起,眼睛扫视听众))我来这里时间不长。我原来是卢湾区教育学院院长,卢湾区的学校是我管的。

树锋爷爷:对着话筒说。((把话筒向上推到娄奶奶嘴下方。))

娄奶奶:拿着麦克风心里很慌的,不知讲什么好。((双手摆开,话筒再次脱离嘴))因为我在卢湾区的,不在这里的。((树锋爷爷再次帮助上移话筒))

工作人员:我们谢谢娄阿姨。

娄奶奶:不敢当,谢谢!((树锋站起来,帮助托住话筒))以后有什么事,我可以一起参加。

工作人员:欢迎欢迎。((台下掌声))

娄奶奶:希望有什么事,大家一起配合。我是卢湾区教育学院院长,管全区学校的。((目光看向大家,手摆动))

工作人员:谢谢谢谢!((娄奶奶摇手))

该案例选自于阿尔兹海默症的纪录片《我只认识你》,娄奶奶和树锋爷爷是夫妻,楼奶奶患阿尔兹海默症,夫妻二人一同住进枫林街道敬老院。敬老院平时会举办一些文体活动或者带着老人做一些游戏。该场景正是工作人员带着老人们一起做击鼓传花的游戏,音乐停止,花在哪里,就由谁讲话。此时,花整好传到娄奶奶这里。

该案例中,说话人角色是AD患者娄奶奶,听话人角色是其丈夫树锋爷爷、工作人员和在场的其他老人。从娄奶奶的手势,表情和发言内容来看,娄奶奶是有自我意识和他者意识的。

说话人在实施“表达”言语行为时,有施事动词和完整的句子结构,基本能理解工作人员和树锋爷爷说的话。因此施事性是显性的。

本案例中,娄奶奶“表达”的核心内容是希望大家以后好好相处和合作,属于显性内容。

娄奶奶实施“表达”的言语行为时,其意图状态是希望获得大家的认同和肯定。

刘奶奶的情感状态总体上是正面积极的。其中,背景情感为底气足、放松、兴致高;基本情感是愉快高兴;社会情感而言,整个发言过程中,娄奶奶都很放松和开心,对听话人也表现出热情和友好的状态,所以整体上楼奶奶的社会情感是正面的。

该言语行为实施的情境是所在的枫林街道敬老院。从对话可以看出,娄奶奶比较清楚自己所在场所,同时语言和行为也符合该场景。

依存性上,娄奶奶“表达”言语行为的前后关系存在重复之处,例如,两次说自己原来是卢湾区教育学院院长,管全区学校的,3次表达以后有什么事,大家一起合作。同时,该游戏之前,已告知拿到花的人要发言,但娄奶奶还是再次询问了让她做什么。这一点是和康健老人有区别的,说明娄奶奶的前后关系依存性存在问题。娄奶奶用了“原来”说明了自己以前的工作,又用了“希望”“以后”等次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和大家相处与合作的期望,其现实关系不存在问题;刚开始时,楼奶奶不知道自己要发言,说“不会”等,其间伴随有相应的动作,如摆手,指着自己的鼻子等,所以,娄奶奶“表达”的言行关系是并行且相关的。

从韵律特征来看,娄奶奶的语速和语调都是符合言语内容的,且发音非常清晰。比如,在说“怎么会是我呢?”的时候,重音落在“我”上,用使用了疑问语气,在表示希望以后合作、友好相处时,娄奶奶的语速适中。而且,在句子与句子中间,娄奶奶会有停顿。

体貌特征上,娄奶奶的表情、肢体动作等多模态资源非常丰富。例如,说“我来这里时间不长”时,娄奶奶手掌向下挥动几次;说自己“原来是卢湾区教育学院院长,管全区学校的”时,其手大幅度挥动了一下,表示了“全”的意思。同时,娄奶奶发言时,一直保持微笑,且处于站立姿势。对于工作人员说谢谢,娄奶奶摇手表示不用谢。发完言,娄奶奶坐下。此外,在发言过程中,娄奶奶一直目光注视他人,或者扫视听众。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娄奶奶作为AD患者,最主要的问题是前后关系依存性存在问题,其他方面表现都不错。

从本文从选取的两个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AD老年患者的言语行为障碍主要表现在核心内容、前后依存关系、情感状态、韵律特征等方面,会出现内容不清楚、重复、前后不相关、情感缺乏等问题。

四、结语

本文以顾曰国的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为理论基础,采用黄立鹤的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障碍分析框架,选取真实案例,分析了阿尔兹海默症老年人在说话人角色、听话人角色、核心内容、施事性、感情状态、意图状态、情境、依存性等9大方面的言语行为特征,进一步证明了该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一定程度上为AD老年人语用能力评估带来了启示。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商学院2023年校级科研项目“阿尔茨海默病老年人语用障碍及补偿机制研究 ”(2023KY031 )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廖菲,女,土家族,湖北利川, 武汉商学院, 讲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语篇分析、语用学

参考文献:

[1] Zimmerer, V. C. , Wibrow, M. & R. A. Varley. Formulaic language in people with probable Alzheimer’s disease: A frequency-based approach[ J]. Journal of Alzheimer’ s Disease, 2016( 3):1145-1160.

[2]Szatloczki, G. , Hoffmann, I. , Vincze, V. , Kalman, J. & M. Pakaski. Speak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 is that an early sign? Importance of changes in language abiliti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J]. Aging Neurosci, 2015(7):195.

[3] 赵俊海.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的衔接与连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2,27(10):73-80.

[4] 黄立鹤,杨晶晶,刘卓娅.认知障碍老年人语用补偿研究[J].语言战略研究,2021,6(06):33-44.

[5] 周德宇,黄立鹤.语用障碍多模态补偿的功能与机制[J].现代外语,2023,46(01):15-28.

[6] 顾曰国.论言思情貌整一原则与鲜活话语研究——多模态语料库语言学方法[J].当代修辞学,2013,(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