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的情感共鸣

作者

刘斌

兴安盟融媒体中心 137400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不仅需要呈现事实,更需要与受众建立情感共鸣。情感共鸣能增强受众参与度、提高新闻可信度、加强记者与受众的情感联系。然而,受众群体多元化、信息过载以及技术限制都给实现情感共鸣带来挑战。通过采用多元化叙事方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加强受众互动等策略,可以提升情感共鸣,从而增强新闻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并推动媒体转型。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新闻采访 情感共鸣

“十三五”以来,国内媒体就已经表现出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已经完成全方位融合、立体化融合,正在向着深度融合迈进[1]。新闻采访是新闻生产的重要环节,旨在呈现客观事实、传递权威信息。情感共鸣能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增强对新闻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因此,如何在新闻采访中实现情感共鸣,成为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情感共鸣在新闻采访中的重要性

1.1 增强受众参与度

在瞬息万变的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已不再是单向的信息输出,而是一种互动交流的过程。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拥有主动选择和参与的能力。在这种背景下,情感共鸣成为吸引受众主动参与的关键因素。

1.2 提高新闻可信度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面临着海量的新闻选择,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情感共鸣正是提高新闻可信度的有力武器。一方面,当新闻报道能够真实地反映受众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状态时,受众就会产生认同感,从而更加信任该新闻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通过情感共鸣,记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从而提供更贴近实际、更具价值的新闻内容,进而赢得受众的信任。

1.3 建立记者与受众的情感联系

新闻采访不仅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情感共鸣,记者能够与受众建立起情感上的联系,从而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一方面,当记者能够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时,受众就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记者的真诚和专业精神,进而建立起信任和好感。另一方面,当记者能够敏锐地捕捉受众的情感需求时,就能够提供更贴近受众生活的报道,从而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和亲切感[2]。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采访的特点

2.1 多平台传播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平台,而是呈现出多平台并行的格局。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与新兴媒体如网络、移动端、社交媒体等相互融合,构建了一个立体化、多元化的传播环境。新闻采访的内容不再仅限于文字或视频,而是可以通过图像、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的优势特点。

2.2 内容多元化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而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特征。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和视频新闻外,还出现了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报道、基于数据的新闻可视化、融入虚拟现实元素的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式。这种内容多元化的趋势,不仅丰富了新闻呈现的形式,也满足了受众对于新鲜、个性化内容的需求。

2.3 受众参与度高

融媒体时代,受众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而是拥有主动参与的能力和权利。新闻采访过程中,受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区、互动平台等多种渠道,实时参与到新闻的生产、传播和讨论中。他们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分享相关信息和经历,甚至直接影响新闻的走向和内容。这种高度参与不仅增强了受众的主体地位,也为新闻采访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动态性。

三、实现情感共鸣的挑战

3.1 受众群体多元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受众群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特征。不同年龄、性别、地域、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的受众,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情感需求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就对新闻采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需要具备更强的洞察力和同理心,才能准确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情感诉求,从而实现有效的情感共鸣。

3.2 信息过载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受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息过载状态。海量的信息像潮水一般涌来,使得受众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分散,难以专注于任何一个信息来源。这就给实现情感共鸣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新闻内容需要足够吸引人和富有感染力,才能在信息洪流中脱颖而出,抓住受众的眼球和心智。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深度和内涵,才能引发受众的共鸣和思考,避免被浅尝辄止。

3.3 技术限制

虽然融媒体时代为新闻采访带来了诸多新的技术手段和呈现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技术上的限制,给实现情感共鸣带来了挑战。首先,不同媒体平台和终端设备的技术差异,可能会影响新闻内容的呈现效果,从而影响受众的情感体验。其次,一些新兴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虽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完全模拟真实的情感体验。

四、提升情感共鸣的策略

4.1 采用多元化叙事方式

为了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有效的情感共鸣,新闻采访需要采用多元化的叙事方式。传统的单一线性叙事已经难以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融合多种叙事手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现新闻事件,以触及受众内心的共鸣点。例如,可以将新闻报道融入故事情节,通过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吸引受众的关注并引发共情;也可以采用多视角叙事,展现不同当事人的观点和感受,让受众置身其中,体会事件的多重层面。

4.2 利用新媒体技术

在融媒体时代,新兴媒体技术为实现情感共鸣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例如,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能够为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使他们仿佛亲临现场,从而更容易产生共情和共鸣。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智能推荐最符合其情感诉求的新闻内容。

4.3 加强受众互动

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情感共鸣不仅需要新闻工作者的主动努力,更需要与受众加强互动,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新闻采访过程中应当积极吸纳受众的意见和反馈,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新闻报道中,从而增强情感共鸣。另一方面,新闻传播过程中也应当为受众提供更多互动渠道,鼓励他们分享自身感受,参与讨论和传播,使新闻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一种双向交流。

五、情感共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5.1 促进社会和谐

情感共鸣不仅对新闻传播产生深远影响,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一方面,当新闻报道能够真实反映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诉求时,就能引发相互的理解和共鸣,缓解群体之间的隔阂和矛盾,增进社会的包容和团结。另一方面,情感共鸣也能够唤起公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同情,引导大家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呼吁社会正义和公平,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

5.2 推动媒体转型

在融媒体时代,实现与受众的情感共鸣也将成为推动媒体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传统媒体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否则就难以赢得受众的青睐和忠诚度。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平台也需要通过情感共鸣来吸引受众,巩固自身的影响力和竞争优势。

六、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实现情感共鸣是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采取多种策略,新闻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与受众建立情感纽带,从而提高新闻影响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媒体转型。情感共鸣不仅是新闻传播的需求,更是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重要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博.探析融媒体语境下记者的采访技巧[J].记者摇篮,2024,(10):99-101.

[2]陈丹引.数字获得感:基于数字能力和数字使用的青年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21,(8).50-5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