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吕忠弟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红柳沟镇中学
摘要: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单元视域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经逐渐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探索大单元教学策略,涉及单元目标的确立与整合、教学内容的系统构建,还关系到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知识体系的构建。本文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单元;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大单元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将相关课文内容进行整体设计和系统安排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课型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展。然而,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深入探索大单元视域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树立单元目标,明确阅读方向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树立清晰的单元目标并明确阅读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大单元的视域下,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成为关键的挑战。理想的教学策略应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地方特色和文化背景,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的教学内容。
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多篇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文,如《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等,都着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在这样的单元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明确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描述和情感表达。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把握每篇作品的主旨和风格,指出作者如何通过各种文学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的特征。
在教学的具体操作中,例如,教授《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先与学生一起阅读分析词中的景象描写和感情表达,引导学生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雪的描绘来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接下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写作,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现类似的景象或情感,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在教学《我爱这土地》时,教师可以利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抒情方式,帮助学生识别并分析诗中的深层意义。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感受和表达深沉的情感,通过诗歌来理解和表达对自己土地的爱。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连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个人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教学《乡愁》时,可以着重于诗歌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探讨作者如何通过记忆中的景象表达对家乡的深厚情感。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乡愁故事,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共鸣,促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二、整合大单元内容,构建知识体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整合大单元内容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层次理解,还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系统的内容整合,教师能够将散落的知识点连接成一个有逻辑的学习网络,帮助学生在多样的文本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形成更加完整和深入的理解。
以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包括《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和《孤独之旅》等现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友情、亲情和成长等主题,还深刻描绘了青少年面临的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冲突。在这个单元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整合这些故事中的共同点和差异,例如探讨少年主人公如何在挑战中成长,以及这些成长经历如何反映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对比分析三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各个作品背后的主题和情感。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从主人公的视角重新叙述故事情节,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能深化他们对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的理解。接着,让学生分析不同故事中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探讨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复杂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文学作品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讨论这些故事对自身成长的启示和影响。
三、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在当前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处理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古典文学作品时。通过将传统的阅读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师能够提供更动态、更互动的学习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授《智取生辰纲》这一篇目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该故事的历史背景和关键情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可以是制作一个动画视频,展示晁盖、吴用等人如何策划并执行这一计划的详细过程。视频中可以包含动态地图、角色对话和关键行动的慢动作回放,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文学作品。
在《范进中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互动电子书来展示范进的心理变化。通过点击不同的互动按钮,学生可以观看到范进从欢喜到发疯的心理转变,每一阶段都配以详细的心理分析和历史背景说明。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信息,增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系列的互动问答环节,嵌入在电子课本中。这些互动元素可以在教学视频的关键点出现,询问学生关于范进情绪变化原因或他们对某个场景的理解,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思考科举制度的社会影响。在探讨《刘姥姥进大观园》时,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呈现大观园的复杂布局和各个重要场景,通过触摸屏幕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探索刘姥姥的行动路线,并配以解说,说明每个地点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发现,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上不断创新。通过明确单元目标指导阅读方向,整合单元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策略,为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贡献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大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86-88.
[2]潘娇艳.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J].艺术科技, 2023, 36(16):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