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项目EPC模式下常见风险及对策研究
徐贤帅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
摘要:分布式新能源具有清洁、高效、近负荷、就地消耗等特点。它是对现有“大基地”和“大电网”电力系统的补充,逐渐成为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提高能源系统利用效率的重要内容。与火电等传统电力项目相比,分布式新能源具有很高的个性化需求,建设思路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负荷情况而有所不同,对项目设计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EPC项目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可以很好地控制设计环节,有效缩短项目建设周期,并将逐步成为新能源分布式项目的主要开发模式。
关键词:新能源项目;EPC模式;技术风险;资金风险
引言:我国新能源建设项目总体上具有项目投资大、设计施工環节复杂、技术含量要求高、项目建设运营周期短、工程施工材料质量安全要求高的基本特点,主要材料施工周期长,甲、乙双方供货时间长,人工成本高,企业内部竞争激烈,环境恶劣,EPC项目总承包管理模式具有以项目设计、施工为管理的多种项目过程管理模式领导和材料采购、设计和施工过程为管理依据。其实,项目过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实现进度体系控制、成本体系控制、质量体系控制和成本控制,从而有效地实现项目全过程管理成本控制是目标。
一、新能源项目EPC模式的重要性
能源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大势所趋,新能源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等特点,实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很好地满足这些项目的施工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EPC模式有利于新能源企业更好地聚焦于其主营业务,将工程建设中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环节交由总承包商负责,企业更专注于技术研发、项目决策和市场拓展等关键任务,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采用EPC项目管理方式,对施工过程中的资源进行高效整合与提升,总承包商凭借其前沿的管理能力和丰富经验,能够高效地整合包括设计、设备、材料和人力资源在内的各类资源,优化工程进度,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采用EPC项目运作方式,缓解风险、节约成本。近年来,光伏、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越来越多地采用EPC模式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EPC总承包模式契合了新能源项目“交钥匙”工程的特点,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要求,将继续在新能源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二、新能源项目EPC模式下常见风险
(一)技术风险
新能源领域的项目对技术有着较高的标准,伴随着专利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潜在风险,若EPC总承包商未能充分评估项目现场条件,导致技术设计与实际状况存在差异,技术实力不济无法在组件系统集成和工艺复杂度等方面满足项目需求。技术储备不足,导致使用了过时或侵犯产权的技术工艺与设备,任何一种状况的出现,导致工程项目质量难以得到确保,进而对项目执行造成严重影响,EPC总承包商在执行项目时,若未全面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因素,导致技术选择和设计方案不恰当。再加上现场踏勘不到位或不仔细,造成后续无法按图施工,需重新踏勘、出图,办理用地手续,延误工期等,也会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EPC总承包商在执行项目时,若未全面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因素,导致技术选择和设计方案不恰当。
(二)管理风险
EPC总承包项目涉及众多施工方,工期交错、进度衔接、质量把控等管理难题显著,若总承包商管理能力缺失或失序,势必影响工程整体质效。总承包商内部组织结构混乱、职责分配不明,则可能导致管理层级紊乱、决策速度减缓,总承包商管理团队专业素质不均,尤缺施工与质量管控人才,亦将对项目管理品质造成影响。
(三)资金风险
新能源项目前期投资庞大,回本期较长,如总承包商资金实力不足,影响工程项目的正常实施。若总承包商缺乏充足的流动资金,项目工程进度将受到限制;若其对融资市场无法有效把握,或筹集不到所需资金。若其财务管理不当,资金回收存在问题,均可导致资金短缺,影响项目的推进和质量。
三、新能源项目EPC模式下的对策研究
(一) 加强技术风险管控
针对新能源项目EPC模式中存在的技术风险,强化项目前期的技术研究与实地勘察,全方位评估项目环境与法规要求等,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设计阶段充分吸收国内外领先技术与成熟经验,坚持适用性、可靠性以及先进性的原则,从而优化技术路径的选择,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避免技术侵权的风险。加强EPC总承包商自身的技术实力建设,注重技术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等,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加大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消化吸收力度,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动态,不断更新技术储备,对于一些自身难以完全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考虑与科研院所或其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严格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按既定的技术方案和质量标准进行实施,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建立严格的工艺评审和技术交底制度,规范技术方案的执行流程,对于技术变更也要经过严格的程序,防止随意改动方案导致的质量隐患。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中,合理的技术选型对发挥设备最佳效能至关重要,对此EPC总承包商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应用场景选择最优技术路线,并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规模化设计和工程实施,注重工程质量与发电效果的有效衔接。
(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
良好的项目管理是新能源EPC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石,EPC总承包商要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明确管理职责,优化组织架构,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工作流程,制定统一的项目管理制度和标准,涵盖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分包单位和作业层的监管和指导。组织架构设置设立专职的项目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项目经理及工程技术人员,构建扁平化的高效组织,建立项目决策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协调机制,完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程序,确保重大问题和重大风险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控,设立相应的安全质量监督岗位,严格监管施工过程。除了内部管理,EPC总承包商还需加强与外部相关方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完善与业主方、设计单位、分包队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明确管理职责边界,规范管理流程,避免管理真空或重复交叉,加强与业主方的工作对接,及时解决工程纠纷,确保工期进度。
(三)创新项目融资模式
资金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要素,对于EPC模式中的资金风险,总承包商采取多种策略拓宽融资渠道和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与金融组织的协作,运用各类贷款、信托、债券等手段融资,发挥股权融资优势,通过上市、增资扩股等途径增强资金实力,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如项目资产证券化、股权众筹等,强化应收账款管理,优化收款周期,提升资金周转效率。EPC总承包商还要注意防范来自业主方的资金风险,对此签订完备的商务合同,明确付款条件、违约责任等,采取有力的保证金和押金措施,避免交付后无法收回款项,加强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如实计量工程量,严格把控结算付款流程,与业主方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也要注明双方权责和风险分担机制,避免不必要的资金纠纷。
结语
综上所述,EPC是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推行的EPC管理模式项目。合理开发利用我国EPC管理模式项目进行建设项目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建设项目的整体服务质量,有效降低项目的经济运行成本,总承包模式的安全生产管理覆盖整个工程施工过程。
参考文献
[1] 张童,雷佳录.新能源光伏电站EPC总承包模式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1(8):19-19.DOI:10.12230/j.2095-6657.2021.08.014.
[2] 潘美君,朱红梅.新能源风电并网对配电网运行风险的影响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 2024, 40(1):213-216.
[3] 李艳华.EPC模式下高校基建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2(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