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防渗水施工技术分析
陈卫丰
浙江商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要:目前,为满足人们的生存与生活需求,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房屋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渗漏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由于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材料与施工技术有限,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稳定的基础上难以满足结构的防渗水要求,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居住品质,还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为保证房屋建筑结构的防水效果,工程师们研究了各种防水防渗方案。然而,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设计与施工中还有未解决的问题,导致我国房屋建筑工程整体防水效果不好。因此,本文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工艺的运用进行分析,对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防渗水;施工技术
前言
渗漏问题是建筑工程的常见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居住、生活及生产工作,还会导致钢筋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易出现锈蚀等问题,致使建筑结构承载力减弱,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及耐久性。因此,防水防渗漏工程一直是建筑工程重点管控的要点之一,良好的防渗水性能也是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基本质量要求。针对渗漏水问题,应采用高效的防渗水施工技术,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同时对建筑防渗的薄弱位置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防渗水质量。
1建筑工程渗漏产生的原因
1.1设计原因
设计因素是建筑工程防渗漏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设计方面对防渗漏工作的纰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施工现场环境复杂,设计人员未能考虑项目气候、地理环境等因素,防水工程设计方案不合理,无法有效实施;(2)设计人员未能充分考虑施工单位技术水平及防水材料的选择,依据经验常识确定防水材料。因此,在进行防水工程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应根据项目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及施工方技术水平等要素确定设计方案,以确保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1.2施工原因
施工管理不善也是造成渗漏问题的重要原因。其中,施工工艺水平、现场管理及工程细节处理对防水工程影响较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施工作业技术管理较差,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浇筑顺序不当、振捣不密实等;(2)未执行技术交底,现场质量查验不及时、验收程序未执行国家标准等;(3)为抢进度,项目施工现场在气候环境异常条件下仍进行防水工程施工,造成工程防渗质量存在缺陷。
1.3材料原因
工程材料的好坏直接决定建筑物的抗渗效果。对混凝土材料而言,其质量控制主要取决于原材料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配合比是否科学准确、运输过程是否满足要求等。对防水材料而言,因其种类众多,现场管理难度较大,个别不良企业为从中获取利益,使用低等级防水材料。因此,务必检验建筑材料,尤其是防水材料,对不合格材料进行退场处理。
2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要点
2.1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1)加强外墙施工材料控制,优先选择高等级施工材料,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及抗压性能。在水泥砂浆选择过程中,还需科学调整混合料配比,确保混合料性能与工程建设要求一致,避免墙体结构出现开裂或脱落等问题;2)控制外墙抹灰施工操作。在抹灰工作展开前,应做好墙体表面清洁,确保结构平整,为后续抹灰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利条件;3)强化外墙砂浆施工细节控制。综合考量外墙面面积特征,避免细节控制不当,导致渗漏问题出现。在外墙施工过程中,需利用外墙砂浆保护外墙结构,优先使用粘性达标的砂浆材料,科学调整砂浆厚度,避免砂浆过厚造成脱落问题发生。在砂浆涂刷过程中,还应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此提高墙体结构整体防水性能。
2.2屋面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1)科学选择材料种类。一般情况下,卷材是屋面防水施工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材料种类。如卷材选择不当,就会导致屋面结构出现渗漏问题。为提高屋面结构整体防水防尘性能,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项目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在使用前,做好材料检测试验,判断性能是否达标;2)明确屋面施工标准,做好基底结构清理,将清洁剂涂刷在基底上方,确保涂刷均匀细密。当干燥后,应明确防水卷材位置。针对管道等区域,应重点做好清理。针对渗漏高发部位,应做好加铺处理。在屋面施工阶段,应科学调整防水卷材铺设方向。如存在逆排水坡,则应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实施防水卷材铺设,使卷材长边与分水岭为相对平行状态,并做好下层防水卷材搭接缝处理。当上述工作完成后,还应做好防水卷材加热。结合工程建设要求,科学调整加热温度,避免粘结强度不达标,使后续施工环节的展开受到影响。
2.3厨卫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厨房、卫生间发生渗漏情况,会严重影响业主正常生活。在厨卫区域施工阶段,要重视管道预埋处理,根据设计方案内容,科学调整管道位置和施工工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位置有序展开作业,科学调整下水坡度区域,与传统楼板之间保持指定距离,避免管道堵塞或管道损坏的问题发生。还要注意管道根部,该区域易发生渗漏,在堵漏时要先将周围区域清理干净,将管道附近清理干净后再进行堵漏操作,将细石防水混凝土填入缝隙,反复压实,保证填充均匀和表面的平整度。在厨卫管道设计阶段,应科学调整排水管形态。针对供热管线而言,可适当应用套管的方法,确保管道封堵严密。还可将防渗漏材料用于管道连接部位,避免连接不当造成渗漏问题发生。
2.4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地下室是渗漏问题高发的区域,随着新型技术和新型防水材料的出现,极大的解决了地下室渗漏问题,提高了防水防渗施工效果。常见的防渗施工技术包括以下3点:1)内贴法,。在地基上额外浇筑1层垫层保护墙体,然后在墙体上涂防水漆或铺防水卷材;2)外贴法。通过该方法可以保持地下室干燥,施工时需在边墙迎水面设置卷材防水层,并在防水层外侧铺设保护层,起到防渗防护的作用;3)建设内墙。在地下结构中砌筑面墙,并在面墙中铺设防水卷材,利用防水卷材设置防水屏障。但该方法的造价成本较高,适用性较低,仅适用于大型项目。此外,地下室常发生渗漏问题,在防水防渗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地下室具体条件选择防水材料和涂料。当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防水层施工质量达到要求,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保护层施工作业。在地下室施工时,如施工环节涉及穿墙管道预埋工作,且预埋管套数量较多,则应科学设置预埋角。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给予新旧混凝土接缝区域有效处理,提高防水防水性能。可先展开接缝部位湿润处理,再实施密实处理。当地下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展开养护作业。在养护过程中,应做好温度湿度测量。根据混凝土温度湿度数值,科学调整养护工序,避免渗漏发生。
结束语
在实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物整体结构出现渗漏的部位较多,例如烟道、管道井、地漏等,本文仅针对墙体结构的防水防渗进行了分析,后续将结合更多渗漏点的防水防渗处理进行深入研究,为提高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性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剑峰,陈世伟,狄昊,等.综合管廊变形缝综合防渗技术的研究及工程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21,48(12):24-27,46.
[2]叶永丰.渗透结晶型防水剂在防渗混凝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22,40(1):141-144.
[3]廖敏,管俊芳,郑长文,等.预水化膨润土防水毯的制备及防渗机理研究[J].金属矿山,2022(7):219-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