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勐角民族乡发展烤烟种植的思考
肖红江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摘要:近几年来勐角民族乡产业之间争地现象较突出,烤烟一直是勐角民族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分析我乡烤烟种植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如何让烤烟种植和生产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
关键词:烤烟生产 现状 问题 对策
吸烟对人体有害,但从全国来看,有些省份和地区把烤烟种植列入到当地的重要支柱来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长、企业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的地区并有扩大烤烟种植、生产规模趋势。
勐角民族乡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产业结构单一,骨干产业少,农村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脆弱,农民生活水平较低。近几年来,勐角民族乡把烤烟种植生产列入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来发展,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长、企业增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环境、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随着烤烟种植和生产规模扩大,在基础设施建设、减轻烟农劳动强度、增加和保障烟农收入等方面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如果不进行优化调整,较难实现烤烟种植和生产健康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建设中最具规模的产业。 根据勐角民族乡实际情况,就如何让烤烟种植和生产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化建设中最具规模的产业,提出以下思考。
一、勐角民族乡烤烟种植现状
烤烟属一年生草本茄科植物,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主要特征是植株高大、叶片分布较疏而均匀,一般株高1.2—1.5米,单株着叶20—30片,叶片厚、茎适中,中部的叶片质量最佳。栽培上不宜施用氮素肥料,叶片自下而上成熟,分次采收。
勐角民族乡自2009年开始种烤烟以来,经过多年的努力,烤烟产业已发展成为勐角民族乡年烟叶收购总产值超千万元的一项富民、兴乡 、强企的经济支柱产业。从全乡看,2024年烤烟种植面积达7206.1亩,主要分布在勐甘村、勐角村、控井村、控角村、糯掌村、莲花塘村、翁丁村。目前行政村把烤烟作为他们的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来抓,促进了烤烟产业的发展,面积稳中有增。
(一)烤烟种植效益成效显著
2009年至2024年,完成烟地的水、路、电、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355.68万元。累计种烟面积将达78000亩,生产收购烟叶234000担,实现总产值40599万元以上,每年可以提供30000多人的就业岗位,同时拉动运输、商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沧源生产的烟叶受到多家卷烟企业的青睐
2009年以来,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把沧源作为重要的原料基地之一,目前沧源的烟叶已成为黄金叶系列等高档名牌卷烟的配方原料,打出独具沧源风格的清甜、香润、优质的特色山地烟品牌。
(三)烤烟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和加强
在烤烟种植期间,建成烟水工程沟渠64条,长98.66公里,建设池窖2451个,蓄水22314.8m3,架设管道342.7公里,建设卧式密集型烤房391座,整复修烟路103.5公里,建设机耕路43.3公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资源的制约,产业之间争地现象突出
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角民族乡,从面积上看,全乡统计耕地数为48527.4亩,其中水田9461亩,旱地39066.4亩,适宜种烟面积12000亩。目前有泡核桃47263亩、茶叶10102.9亩、烤烟7206.1 亩、甘蔗361亩、澳洲坚果种植面积1536亩,花椒种植面积832亩。产业间争地现象突出,全乡最适宜种烟乡村也是水稻、玉米最适宜区。一是烤烟产业与甘蔗产业争地现象突出,部分适宜烟区已种植了甘蔗;二是全乡其他多年生经济林木,特别是泡核桃、杉松和茶叶等,种植到地块后,土地就很难调整出来。
由于耕地资源有限,农业产业多,烤烟轮作矛盾日趋突出,病害发生逐年加重,直接影响烟叶产量和质量,每年都因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害造成一定的产量和质量损失,给烤烟种植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二)缺乏科学规划、种植布局不够合理。
种植规模偏小,烟叶质量不平衡,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仍为我乡烤烟生产种植的主要模式。勐角民族乡从2009-2024年烤烟生产统计表中的种烟行政村个数、种烟面积多少和烟叶产量、产值、单产、亩产值的高低可以看出每年都有较大的波动,除受自然条件、市场等客观因素影响外,更主要一个原因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管理分散、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水平有限,造成生产力水平低下,烤烟质量仍以中低档为主,质量得不到保证,户一户之间差距较大,加上种植区域布局不够合理,尤其是新开发种烟村,没有进行充分论证,只是领导一声令下,就开始种烟,形成了今年种,明年停,第三年又要种烟的格局和烟农在配方以外增加氮肥,对肥料配套技术认识模糊,施肥方法不当,尤其是追肥,时间拉得太长。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近年来,勐角民族乡着力进行了烤房改造建设、烟水配套工程及小水窖建设,改善了部分烟叶烘烤条件,缓解了部分烟区抗旱移栽、保苗用水,但是如遇到特殊干旱年份,就严重影响了山地烟按时移栽;同时,由于烤房建设和改造还不能适应当前烤烟生产发展的需求,还有部分小型烤房用于烘烤,加之烘烤技术的掌握还有差距,因而造成我乡每年烟叶产量损失在10-15%,对质量影响也很大。另外,由于勐角民族乡适宜种烟的地块多为山区、半山区,山高坡陡,地块零星分散,给防雹减灾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每年受到冰雹灾害仍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四)投入多,种烟可比经济效益不明显
近几年,国家虽然不断上调了烟叶收购价格,但是,由于烤烟生产的烟用物资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幅度远大于烤烟收购价格的上涨幅度,烤烟种植投入多,用工量大,技术要求高,风险也大,水稻等作物种植相比,亩纯收入偏低,可比经济效益不明显,给稳定基本烟农、基本烟田带来压力,也给产业稳步发展带来了压力。
(五)科技兴烟各项技术措施到位率低
勐角民族乡烤烟种植技术的推广,经历了“裸根苗打塘移栽”、“袋苗理墒移栽”、“理墒盖膜不揭膜种植”、“理墒盖膜适时揭膜”到现在的“漂浮育苗高墒高规格种植”五个技术阶段,虽然适宜我乡条件的烤烟生产技术框架和技术标准已经形成,但在具体操作时,主要靠手工、简单工具劳作,加上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种植,只能靠“苦干拼命干”的倔强精神,应对烟叶生产工种烦杂、工序多、技术严密的要求,严重制约着科技兴烟各项技术措施实施。
三、烤烟种植对策
通过了解勐角民族乡种烟种植历史,分析种植现状和存在不足,要确保面积民族乡烤烟种植业可持续性发展,需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一目标,以择优布局、加强基础建设、完善产前投入、产后管理,科技兴烟、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等方面为着力点,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契机,紧紧依靠种烟农户,克服在发展中的不足,做强做大烤烟产业,向现代山区烟草农业迈进。
(一)理清发展思路,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烟农调整种植布局。
进一步调整种植布局,向适宜和最适应区集中种植,下决心逐步淘汰生产条件差、种植水平低的烟区和烟农;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相对成片集中的地区转移,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技术,更加注重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突出抓好烟叶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扎实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现代烟草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主攻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突出特色等关键点;促进我乡烤烟种植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提高单位资源产出率、烟叶生产效益和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烟叶种植稳定发展、烟叶质量稳步提升、烟农持续增收的目标。一是及时做好新烟区田烟规划,建设高产、稳产、优质烤烟新区,缓解烤烟、泡核桃、水稻、甘蔗等产业之间争地的压力,扩大田烟种植面积,规划具有一定规模连片新烟区,如勐卡村、翁丁村等行政村的田可以逐步规划千亩以上连片的田烟,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总体要求来规划种植,达到田、烟、路、水、烘烤等一体化生产服务,实现烟叶“优质、特色、生态、安全”的生产标准;二是要规范化、户籍化、信息化管理,进一步稳定种烟农户及种烟面积,要在培育职业烟农上下功夫,进一步开展好烟叶生产技能培训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升烟农素质,培养“以烟为主、精于种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烟农队伍;三是要完善烤烟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行“公司+村+组+烟农”的新型烤烟生产组织管理模式,把烟叶生产的全过程统一起来,对种烟农户实行统一种植规划、统一机耕、统一供苗、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植保、统一烘烤,实行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
(二)加强烟区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全乡整合各种资金,一是紧紧抓住发展建设新烟区的良好机遇,进一步改善烟区烟水配套工程,逐步改善山地烟区浇水条件,为烤烟生产稳产增收提供保障。二是加快卧式密集型烤房建设步伐,加大烘烤技术培训,培养本乡烘烤师,逐步实现烘烤专业化,提高烟叶烘烤质量。三是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发展要求,开发建设千亩以上连片种植的上档次、成规模、视觉上有冲击力、心灵上有震撼力的田烟新区,达到田、烟、路、水、烘烤等一体化生产,使烤烟产业逐步走上规模连片稳步发展的路子;四是合理建设防雹点,加强对冰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减少冰雹灾害造成的损失。
(三)完善产前投入扶持政策。
对烟农的产前投入扶持,要整合部门资金的使用,进一步加大对烟水工程、烤房建设、农机具、烟用物资、燃煤补助等的扶持,减轻烟农种烟投入,降低种烟成本,确保烟农种烟的经济效益,提高烟农种烟积极性,稳定基本烟农,确保烤烟产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四)依靠科技进步,着力改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乡要进一步完善平衡施肥技术,着力在土壤改良、培肥地力上下功夫;着力在病虫害防控上有新突破,减少病害防控措施不力等非自然因素而造成烟叶产量质量损失;着力在烟叶烘烤上有新突破,提高烘烤技术水平,减少烟叶烘烤损失,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提高烟农种烟效益,使之提高种烟积极性,稳定基本烟农。
(五)加快烤烟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进程。
勐角民族乡已建成了5个烤烟专业合作社,每个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五个专业化队伍,进一步完善烤烟专业合作社制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建立以村委会为基础、村民小组为载体、烟农为主体的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村+组+烟农”的新型烤烟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使建立的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每个专业合作社分别成立专业化队伍,即:育苗专业化队伍、耕作专业化队伍、植保专业化队伍、烘烤专业化队伍、分级专业化队伍等五个专业化队伍。种烟行政村、烟站要加强对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社的指导,扎实有序地推进专业合作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专业化队伍的职能作用,切实实现让烟农轻松种烟,获取效益。
四、种植烤烟的技术措施
烤烟是喜湿、喜光作物,其生命活动的温度范围比较宽,但温度对烤烟的产量和质量有直接影响。要创造烟农增收、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三赢”局面,必须要有高效优质的栽培技术,因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品种的选择。
选用适合我乡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栽品种(云烟87、K326),培育无病壮苗,为大田移栽提供充足的适龄无病壮苗,确保烤烟高产优质。
(二)田间管理
主要是通过田间管理调节烤烟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群体发展动态和个体形态的关系;烟株各部分(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之间的关系;封顶打杈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防治的关系,最终实现烤烟优质、增产增收。
(三)适时采收
正确掌握不同部位烟叶的成熟标准:下部叶,由绿变为黄绿,叶面茸毛脱落,主脉变白,叶尖下垂;中部叶,由绿变黄,叶面有黄色斑块状突起,主脉变自,茎与叶的角度明显增大;上部叶,由绿变黄,有白色斑块状突起,主脉变自发亮,整片叶下垂。除应按成熟标准采收外,还要考虑烤房容量等因素,尽量做到成熟一片采收一片。做到采收、装窑、烘烤、出窑、分级扎把、保存一次到位。
参考文献:
[1]张明. 烤烟田间管理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烟草科学, 2020, 41(3): 12-15.
[2]李呈祥. 烤烟灌溉管理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农学通报, 2019, 35(12): 78-82.
[3]赵同理. 陈慧.烤烟植株间距和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8, 29(6): 56-60.
[4]朱雪梅. 烤烟田间施肥技术研究综述[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5): 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