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在机械制造类企业中的运行
赵世涛 宋清健
大连橡胶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辽宁大连
摘要:在中国制造业中,机械制造类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若想长期良性发展下去,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十分必要的。在介绍质量管理体系和机械制造型企业的基础上,分析了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好处,同时,重点指出了企业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不足事项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目的在于能够使机械制造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要求,且超越顾客的期望。
关键词:机械制造类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
在80年代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下,中国制造的标签“Made IN China”在国际市场占据了显著地位,凸显了我国制造业的崛起与重要性。为了保障生产和服务的稳定与高效,国际及国内众多企业普遍采纳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多数机械制造企业遵循ISO 9001标准,而汽车相关企业则按照IATF 16949标准运作。这些体系有效地引导了企业的日常工作,促进了秩序的维持。然而,在运行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缺陷。这些不足使得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未能深入,有时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也对其经济效益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对于机械制造类企业而言,深入剖析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足,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是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以严谨、理性的态度,面对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
1 质量管理体系的介绍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内部建立的、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管理模式,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它将资源与过程结合,以过程管理方法进行的系统管理,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一般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以及测量、分析与改进活动相关的过程组成,可以理解为涵盖了从确定顾客需求、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交付之前全过程的策划、实施、监控、纠正与改进活动的要求,一般以文件化的方式,成为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了ISO9000族系列标准,以适用于不同类型、产品、规模与性质的组织,该类标准由若干相互关联或补充的单个标准组成,其中为大家所熟知的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它提出的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经过数次的改版。在此标准基础上,不同的行业又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规范,如IATF 16949《 汽车生产件及维修零件组织应用ISO9001:2015的特别要求》。
2 机械制造类企业的介绍
机械制造类企业专注于生产各类机械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化工机械、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纺织机械、冶金矿山机械、机床、仪器仪表、工具等。这些企业根据产品图纸制定工艺流程,选定合适的加工设备,并配备相应的工装夹具。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的加工和零部件的组装,机械制造类企业致力于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该行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 机械制造类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好处
经过精心构建和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能够有效地规范机械制造型企业的内部日常管理,降低质量问题的发生频率,减少运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还能够有效防止不良质量产品流入市场,从而避免引发客户投诉和市场不满。此外,该体系还能够全面评估企业的内部环境,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进而洞察市场趋势,为企业提供合理的战略指引。这不仅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还能够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4 机械制造类企业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不足
机械制造行业所涵盖的领域广泛,各企业在规模及管理人员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4.1 质量策划不合理
质量策划的不合理直接反映在质量目标的达成情况上,若目标设定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存在错误,以往的数据记录既不完整又缺乏系统性,因此无法有效地利用经验数据来设定合理的目标。其次,策划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支持目标达成的各个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员、基础设施及监视测量资源的准备情况存在不足或过度,如人力、制造/监视测量设备配备不充分,无法按时到位,导致进度延误;或准备过量,造成资源浪费,增加企业负担。二是运行环境如制造现场的温度、湿度等不符合生产要求,工艺设计不合理,导致产能下降、不良品增多,员工健康问题引发工伤,以及存在歧视、对抗等不良工作氛围。三是组织知识管理不到位,如员工未经岗前培训、考核不合格即直接上岗操作,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未得到充分理解等。
5.1 规范质量策划的支持过程
为确保质量策划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首要任务是确立目标的合理性。在制定目标时,我们必须确保以往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充分运用SPC统计分析工具进行系统的分析。目标的设定应以可实现但具有一定挑战性为原则,既要避免过于轻松,也要避免过于困难。
在目标确立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合理配置所需的支持过程。具体而言,这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评估并配置人员、基础设施、监视测量资源等要素的数量及就位时间。这要求我们对各项资源进行全面、细致的考量,确保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运作。
第二,对过程运行环境进行合理评估。这包括考虑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物理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如利用人体工程学原理优化工位设置,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氛围的和谐稳定等。这将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从而为质量策划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加强组织知识的管理。这包括对外来文件的收集学习、内部经验的分享、企业年度培训及不定期专项培训工作的开展等。通过不断积累和学习,我们将不断提升组织的知识水平和应对能力,为质量策划的持续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规范质量策划需要我们在目标的制定、支持过程的配置以及组织知识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虑和实施。这将有助于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为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5.2 提升强化作业遵守度
提升作业遵守度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一、标准化作业指导文件的编纂。应确保文件格式的统一性,内容应基于合理工艺设计,文字描述需简洁明了,参数设定需量化且合理。非岗位人员应能在无指导的情况下,按照操作指南独立完成作业,方可进行任务分配。
二、强化教育培训机制。员工在上岗前需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培养,务必熟练掌握本岗位的核心操作技能,并了解违规操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如下道工序的员工应对上道工序的加工品进行相互检查确认,专职检验人员每班需进行三次首巡尾检查,班组长则需进行不定期的抽查验证,以确保作业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6 结语
机械制造型企业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采用过程方法,并紧密结合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模式,以更好地契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并实现稳健发展。在此过程中,规范质量策划的支持过程、提高实施过程的遵守度、建立健全的审核机制,引进并运用先进的质量工具和管理制度、并设立专门的QC改进小组,均是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超越顾客期望并实现良性循环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 贾慧文.质量管理体系在企业运行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标准化,2019(8):151-152.
[2] 王 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特点[J].大众标准化,2019(10):54,56.
[3]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经理手册(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