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方案探索

作者

汤艳龙

身份证号码:513822198709179097

摘要:在市政道路基建过程中,给排水施工至关重要,施工质量决定着城市整体用水。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需要全面落实相关工作,包括沟槽开挖、回填等,必须加大管理力度,从而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保障质量管理成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排水污水;施工

引言

市政给排水工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期市政给排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城市需求和环境要求。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将详细讨论施工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管道安装、检查井建设以及新型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同时,我们也将强调安全措施的关键性,包括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安全防护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质量控制目标、流程、措施和检测评价,以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1市政污水处理的重要性

市政污水处理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环境保护上,城市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病原体等有害物质,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将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水生态平衡,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通过市政污水处理,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其次,市政污水处理对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市政污水处理作为一种资源化和减量化的手段,可以将污水转化为可再生的水资源,减轻对水资源的压力。同时,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也可以通过资源化处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还有助于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此外,市政污水处理还关乎城市的形象和发展。一个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还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国际竞争力。市政污水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环境的质量。

2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方案

2.1前期调研与规划阶段

在污水处理设施开始施工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调研与规划。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深入了解项目的需求、地理环境、人口负荷及现有的污水处理情况。重点工作包括勘察场地、评估土地承载能力、研究地下水位与水质情况、评估附近居民对项目的影响和可能的环境影响。此外,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了解法律法规、环保要求和规范,以确保项目能够符合标准。最终制订出合理的施工规划,确定污水处理设施的类型、规模、工艺及排放标。

2.2测量放线、沟槽开挖

按照提前制定的设计图针对管线中心线实施测量放样作业。开展沟槽开挖施工之前,需要向监理机构上报并检验现场测量放线作业所得成果,然后重复核对,经过测量确定不存在误差之后实施开挖操作。实施管道沟槽开挖作业过程中,密切关注边坡土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加强控制开挖坡率,一旦发现地质存在问题,应及时采用有效的支护措施,按照施工方案落实槽壁支护作业。实施开挖操作期间,到达超过槽底标高0.2m至0.3m位置时,尽快安排相关人员进行清理并到达管底规定标高,规避超挖、触碰原槽底的情况出现,完成验槽作业之后投入下一道工序。若在雨季开展施工,正式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将各项排水措施落实到位,以避免雨水浸泡槽底,进而防范坑壁发生土方坍塌。

2.3管道敷设关键技术

首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将所需管材运至施工地点,并根据各部位管材规格需求,将其卸下并放置在无土方堆积的管沟一侧,沿线分散堆放,垂直于沟槽放置,并予以简单固定。其次,利用机械将管道吊起,严禁使用无衬垫的钢丝绳或其他硬质材料进行吊装,可选用软绳进行吊装。吊装过程中,必须采用两个支撑点,切勿用绳子穿过管道两端进行装卸操作,吊装操作应由专业人员指导,缓慢、轻柔地进行,严禁抛掷。在机械作业不便的狭窄施工区域,可采用人工压绳方式完成,管道下行时应保持稳定,避免与沟道壁或沟底碰撞,同时确保沟道壁不塌陷,管道下行后,应对内部进行清洁,确保无异物。再次,在管道建设过程中,从底部开始,逐层升至顶部,保证承口面向施工方向,此方式既保障管道稳定性,又便于管道内部积水顺利排出。管线安装过程中,需精确校准管道中心和高度,通常采用边线法定位中心,水准仪测量高度。定期清理管线内部杂质,如管线出现故障,需立即密封两侧。最后,选用PE螺旋波纹管作为雨污水管道接口时,采用热收缩带连接的柔性焊接接口;使用钢筋混凝土作为雨污水输送管道时,连接方式为水泥砂浆,建设过程中,先对管道内外打磨清洁,再在连接部位放置胶圈,用沥青麻线紧固,防止漏水。

2.4检查井相关技术

检查井在市政给排水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用于检查和维护管道系统的状态。检查井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规范和工程要求。检查井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管道系统的复杂性和长度来确定,以确保全面的覆盖和易于维护。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井的结构稳定性和排水功能,以满足不同地区和地质条件下的需求。井的材料选择至关重要。传统的检查井通常使用混凝土或砖块建造,但新型材料如玻璃钢也得到广泛应用。玻璃钢检查井具有耐腐蚀性、轻量化和高强度的特点,能够延长井的使用寿命。此外,材料的防渗漏性能也应考虑,以防止地下水的渗透和污染。井盖和井架的设计和制造也需要特别关注。井盖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以承受交通负荷和防止盗窃。井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于井的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因此,在选择井盖和井架时,必须考虑材料的耐用性和适用性。检查井的维护和清洁也是关键环节。定期的清洁和检查有助于发现潜在问题,如堵塞、破损或腐蚀,从而及时采取维修措施。清洗井和检查井的深度和位置应合理设置,以便工作人员可以安全地进行维护和检查操作。

2.5回填沟槽关键技术

管道的全寿命周期与其所对应的雨污水管道沟槽回填质量紧密相连,特别是在管道承受压力环境下,这种关联更为显著。因此,在管道项目的隐蔽性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实施填充作业,并确保所采用的填充材料既能保障管线安全,又能承受高层公路负荷。在进行沟槽回填过程中,应按照排水流向,自上而下分层次进行,同时保证两侧充分压实,以防管线发生偏移。在各层压实过程中,需人工打磨平整,并保持均匀一致。施工期间,需定期检查回填材料的压实状况,以确保满足标准要求,并根据规定进行相关试验记录。

结语

市政给排水施工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通过深入探讨施工技术、安全措施和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本文提供了一系列关键的见解和建议。首先,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新型材料是提高工程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关键。其次,安全措施的全面实施是保障工人和工程安全的前提。最后,质量控制目标和流程的明确和执行是工程成功的保证。综合来看,只有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高质量、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城市的需求和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焦爱科.市政道路给排水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点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3,8(20):216-218.

[2]秦李苗.提高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20):42-44.

[3]卢中文.市政工程给排水及污水处理施工方案探索[J].建筑与装饰,2021(18):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