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议农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者

钟霞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枫树维吾尔族回族乡中学 415701

摘要:目前,农村的状况对农村初中的美术教育构成了较大的挑战,生活质量的不足、地理位置的局限以及文化和经济的欠发达都是阻碍因素。但是,农村的美术教育也拥有自身特有的优势,例如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因此,美术教师应当利用这些优势,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和层次,探寻适合农村的美术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农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

引言

在当今注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作为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情操陶冶至关重要。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条件有限和设施落后,美术教学往往未能满足教学标准,导致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加上学习兴趣不足,以及艺术感和审美能力比较差。所以老师需要针对这一个现象,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教学资源,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一、农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的限制,部分农村初中生的家庭经济状况难以承担美术课程所需的绘画材料费用,使得这些学生课外接受美术教育的机会有限,多数情况下只能依赖课堂上的教师讲授来获取美术知识。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农村学校对于艺术类课程的关注不足,导致投入资金有限,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不充分,开设的美术课程数量也较少。学校和家长未能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加之初中生自身的价值观和认知能力尚在形成中,容易受到周围观点的影响,认为美术学习不重要,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课程资源利用度不高

城市学校通常拥有专门的美术教室、专业的教学材料和设备、前沿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而农村学校却因经济和政府资金的限制,面临美术教学资源的匮乏、设施的不完备、课程架构和教学模式的单一问题。多媒体设备的普及和应用也相对较低,一些农村地区甚至没有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依旧依赖于“教师讲解、板书和教材”的传统方式。美术课堂内容单调,教师往往忽视实践操作和情境教学,未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导致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材之中,从而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由于农村地区的教师激励机制不健全,进修培训机会有限,部分农村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亟需增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较为淡薄,创新思维不足,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难以突破,难以有效整合美术教学资源。在教师评选优秀和职称评定中,要求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但目前许多农村美术教师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创新发掘能力,教学中往往仅依赖于国家通用的教材和固定的教学模式,忽略了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创新。

二、农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挖掘学校美术资源

近年来,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督导评估活动的推进,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教学设备得到了充实,标准化图书馆和美术专用教室的设立使得校内美术教学资源变得丰富多样,为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基础,保证了学生美术学习的基本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发掘和运用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欣赏、交流和探讨,以提升学生的美术技艺。与此同时,学校应当巧妙地运用公共区域,例如走廊、宣传栏等地,展示美术报刊和优秀的学生美术作品。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展现学生美术创作的才华,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还应开展美术爱好者的课外活动,通过设立美术活动角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美术创作的展示平台,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提升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挖掘自然美术资源

大自然如同一座缤纷的艺术宝库,以其独有的色彩和形态,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无尽的资源。因此,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应当深入探索和恰当运用这些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当积极挖掘当地的美术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周围的材料,将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引入美术创作中。

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利用形态各异的树叶、缤纷多彩的花瓣以及各类农作物种子进行拼贴画的创作。此外,教师应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领略乡村风光的美丽,通过观察农村的自然景致,拓展学生在绘画上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美术技巧。例如,在丰收的秋季,带领学生前往田园、果园、种植基地进行实地写生,让学生感受到大地丰收的喜悦、田园的宁静、果实的香甜以及蔬菜的生长景象,这些自然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有效提升了他们的观察、想象、动手、绘画和审美能力,并帮助他们培养了对美的发现、感受和创造能力。

(三)挖掘社会美术资源

第一,可以借助节日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举办美术展览和评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或“新年画展”,这样不仅能够唤起学生对美术创作和绘画的热情,还能展示他们的艺术成果,提升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此外,可以利用重大历史事件作为美术创作的契机,例如以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主题,开展庆祝冬奥会的绘画展览、用软陶和黏土制作的冬奥会沙盘模型,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如剪纸、书法、绘画、雕塑、版画和手抄报等。最后,将本地的风景名胜、红色旅游、民族风俗和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相融合。比如,东光的雕刻、陶瓷、泥塑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木雕、剪纸、服饰、编织艺术等,将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和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融入美术教学中,无疑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

(四)挖掘网络美术资源

随着互联网进入千家万户,以及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把网络中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整合到美术课程中,不仅能够显著扩大学习的范围,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还能让美术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和艺术创作。例如,在讲授“偶戏”这个主题时,教师可以在线上搜集有关偶戏表演和制作的视频资料,并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观看学习之后能够轻松学习和掌握偶戏的制作技术和表演技巧。

结语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的传授,它还涉及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无论是挖掘校园美术资源,还是利用网络资源,或是结合乡土文化,都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美术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了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 柴庆国.浅议农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农村科技, 2022(7):88-88.

[2] 王艳.农村初中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探索[J].吉林画报(学术版), 2014.

[3] 张树财.浅析农村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10):1.DOI:CNKI:SUN:XWLL.0.2017-29-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