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
黎伟强
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永安初级中学, 广东 肇庆 526071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多元文化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策略与实践路径。阐述多元文化融合可丰富教学内涵,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全球视野。通过文化素材挖掘、教学活动设计、评价体系构建等维度,分析在教材、经典作品、生活中挖掘多元文化素材,以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跨学科整合设计教学活动,从多元维度、主体参与、动态发展构建评价体系等创新举措。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教学新思路,助力学生在多元文化交融中深化语文学习,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与包容精神,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多元文化;教学创新;素材挖掘;活动设计
0引言
近年来,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各具特色的知识体系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语文教师应当推动语文教学向创新性、探索性方向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和知识的教学,教师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打造高质量的语文教学课堂,使其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其未来走向世界舞台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与人文素养基石。
1多元文化素材挖掘
1.1教材文本深度剖析
初中语文教材蕴含丰富多元文化元素。教师需深入挖掘其中不同地域、民族、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如古诗词中既有表达中原地区儒家思想文化的篇章,又有展现边塞风情与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诗作。像岑参的边塞诗,描绘了边疆的壮丽风光、独特民俗以及戍边将士的生活与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交融与碰撞。在现代文部分,有反映不同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章,如描写江南水乡柔美婉约风情的散文,以及刻画北方豪爽粗犷民风的作品。教师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深度剖析,引导学生理解多元文化在文字间的流淌,体会不同文化背景下作者的创作意图与情感表达,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开启多元文化之旅。
1.2经典名著广泛涉猎
经典名著是多元文化的宝库。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不同国家、民族的经典文学作品。西方经典名著如《简·爱》,学生可从中了解19世纪英国的社会阶层状况、女性的地位与追求以及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道德观念与价值取向。再如《巴黎圣母院》,展现了中世纪法国的建筑艺术、宗教文化、吉普赛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元素交织的社会画卷。而东方经典名著如日本的《源氏物语》,呈现出日本古代宫廷文化、贵族生活以及独特的物哀美学思想。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名著过程中,对比不同文化体系下的文学表现形式、人物塑造特点、主题思想内涵等,拓宽文化视野,提升对多元文化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储备。
2多元文化教学活动设计
2.1情境创设体验文化
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多元文化。在教授描写古代文化场景的课文时,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构建逼真的情境。如学习《观沧海》时,播放海浪拍岸、秋风呼啸的音频,展示大海波涛汹涌、岛屿耸立的图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曹操当年东临碣石的场景之中,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与汉魏时期的文化风貌。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创设相应的异域文化情境。如教授《最后一课》,可布置教室成19世纪法国乡村教室的模样,学生扮演文中角色,感受法国的语言文化、民族情感以及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氛围,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在体验中深入理解多元文化内涵,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度。
2.2小组合作探究文化
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多元文化的有效方式。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多元文化探究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究。例如,在学习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单元时,给出“不同国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主题。各小组学生分别研究不同国家如埃及金字塔、中国长城、意大利罗马斗兽场等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文化价值以及现代社会面临的保护问题与传承策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们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分享观点见解,相互启发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深入了解多元文化遗产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活跃场所。
3多元文化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3.1多元维度评价文化理解
教学评价应从多元维度考量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除了传统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考核外,增加对学生文化感悟能力的评价。例如,在阅读理解考查中,设置关于不同文化背景文章的文化内涵理解题目,如分析某篇外国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民族性格特点或宗教文化影响。在写作评价中,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作品中融入多元文化元素,如描写人物时是否能借鉴不同文化中的人物塑造手法,叙述故事时是否能体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情节冲突与价值取向。同时,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文化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准确表达对多元文化现象的观点,是否能尊重不同文化观点并进行有效交流等,从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2主体参与评价文化实践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自身、同学以及家长等都可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学生自我评价在多元文化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如是否主动拓展了多元文化阅读范围,是否积极参与文化探究活动等。同学之间互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在跨文化交流讨论中是否善于倾听他人观点,是否能为小组贡献有价值的文化见解等。家长可评价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对多元文化的关注与实践情况,如是否积极参与家庭中的多元文化交流活动,是否对生活中的多元文化现象有好奇心与探索欲等。多元主体参与评价使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客观,也能提高学生在多元文化学习中的自我管理与自我反思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多元文化实践。
4总结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创新路径丰富多样且意义深远。通过深入挖掘多元文化素材,从教材文本、经典名著、生活资源等多方面入手,为语文教学注入多元文化活力;精心设计多元文化教学活动,借助情境创设、小组合作、跨学科整合等方式,让学生在体验、探究、领悟中深化对多元文化的理解;构建完善的多元文化教学评价体系,从多元维度、主体参与、动态发展等角度全面考量学生的多元文化学习成果与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孔颖慧.多元文化视角下高中语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A]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一)[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3.
[2]陈俊颖.基于多元文化视角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6):52-54.
[3]钟慧瑜.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统编本初中语文外国选文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