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路径研究
张玉
新泰市滨湖小学,2712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挥学科文化育人、以美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石。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渗透德育教育,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德育教育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古诗词、汉字文化和革命文化,提高他们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文化认同感。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背景,提出要运用古诗词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引领学生探究汉字文化、渗透红色文化教育,让德育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提高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质量。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路径
引言:
随着课程思政有条不紊地实施,德育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不仅促进了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还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的热爱,全面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道德素养培养,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巧妙借助古诗词、榜样人物故事和革命故事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三观”,把爱国、爱党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间,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道德素养,扮演好引路人角色。
一、深入讲解汉字文化,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识字教学中渗透汉字文化,为学生讲解汉字演变历史、独特寓意,让学生体验汉字“音形义”具备的文化魅力。以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册识字课《“贝”的故事》为例,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讲解“贝”字的由来、演变和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甲骨文、繁体字、简体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他们理解汉字的形和义。首先,教师可以先示范“贝”字书写笔画,讲解田字格占格、间架结构汉字笔顺,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让他们感受汉字横平竖直、张弛有度之美,增强他们文化自信。其次,教师可以重点讲解“贝”字寓意,引导学生分析“购”“账”“贵”和“贷”等汉字意思,引导他们推理出“贝”字旁的汉字与钱财有关,帮助他们更好地识记汉字、理解汉字文化,从而增强他们文化自信。通过识字教学,小学生可以识记更多汉字,了解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体会汉字的音形义之美,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把语文、音乐和美术融为一体,营造沉浸式古诗词鉴赏意境,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例如教师在讲解《惠崇春江晚景》时,可以先介绍题画诗特点,再带领学生诵读苏轼这首脍炙人口的题画诗,让他们初步感知古诗词的韵律美,增强他们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搜集古筝曲,搜集北宋名僧惠崇《春江美景》画作,引导学生在舒缓的古筝伴奏中鉴赏这首绝句,让他们体验“诗中有画”的魅力。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古诗词和惠崇的《春江美景》画作进行对比,让他们找出诗中描绘的“竹林”“桃花”“野鸭”“蒌蒿”和“芦芽”等美景,让他们了解江南早春美景,提高他们古诗词鉴赏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惠崇春江晚景图》,让他们在画上题诗,让他们深度体验书法、古诗词和绘画的巧妙融合,让他们体验古诗词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从而提高他们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深度讲解革命主题课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讲好中国革命故事,引导学生坚定爱国爱党信念。以《小英雄雨来(节选)》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让他们为课文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帮助他们尽快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小雨来人物形象。第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课文,让他们感受小雨来惊心动魄的抗争经过,让他们勾画出雨来和日寇斗智斗勇的关键段落,再让他们重点分析文中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细节描写,提高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例如作者用“打”“揪”“拧”等动词描写了鬼子殴打雨来的残暴;用“疼得直咧嘴”“青一块,紫一块”来描写雨来被打后的惨状,衬托出雨来的勇敢。第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心目中的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让他们深度感受小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宝贵品质。有的学生认为小雨来是一个少年英雄,面对鬼子的残暴殴打,他没有屈服,为李大叔撤离争取了宝贵时间,机智在鬼子枪声下逃生,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要创新革命题材课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抓住写作细节、刻画人物形象,让他们感受榜样人物炙热爱国情,从而激发他们爱国热情,厚植小学生家国情怀。
四、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培养学生尊老美德
语文教师要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美德素材,例如孝道文化,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美德。例如教师在讲解《祖父的园子》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我”在祖父园子中干的趣事,让他们了解文章反复提到的“自由的园子”的深刻寓意。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阅读文章对铲地、摘黄瓜、种菜、捉蚂蚱、追蜻蜓等趣事的描写,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温馨相处,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地对童年和祖父的怀念。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认为祖父宠爱作者,允许他在园子中干一切事,所以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在园子中享受着快乐、自由,享受祖父浓浓的爱,呼吁同学们要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感恩爷爷、奶奶的付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孝敬长辈的美德。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祖父之间的趣事,把阅读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让他们抓住典型事例来凸显祖孙情,提高他们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有的学生分享了与祖父做风筝的趣事,刻画了祖父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形象;有的学生分享了祖父为自己早起做饭的故事,刻画了祖父默默付出的爱,表达了对祖父的爱。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德育元素,为学生深入讲解汉字文化,增强他们文化自信,优化古诗词教学,开展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深度鉴赏古诗词,提高他们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此外,教师还要深度讲解革命主题课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培养学生尊老美德,实现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李雨佳,沈明.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J].新作文:教研,2021(2):0214-0214.
[2]邓忠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究[J].爱情婚姻家庭,2022(19):008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