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索

作者

杨锦霞

府谷县继续教育中心 719400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科学运用,能够发挥多重积极作用。它不仅能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互动频繁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还能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与交流,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进步,从而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上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极具创意且效果显著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借助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全方位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将其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更能为未来人才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那些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将在此过程中获得更为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初中语文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策略,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并有效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技能。初中语文课程往往包含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这有时会让学生感到学习过程枯燥,像是在死记硬背。特别是在讲授新课时,学生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但在学习文言文或进行复习课时,他们的学习兴趣则明显下降。

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恰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组建合作小组,学生能够在相互激励和监督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模式为语文课堂注入了竞争元素,使学生们为了小组的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不再孤军奋战,而是能够在遇到学习难题时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显著增强了他们的课堂主体意识。课堂氛围因此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之间的情感联系也得以加深。在合作小组中,优等生能够主动帮助其他成员,而后进生也变得更加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这种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促进了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二)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淡化教师传统领导者角色,促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师生角色互换这一创新方式,让学生站上讲台成为讲解者,教师则坐在台下倾听,这种角色反转能够加深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以“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鉴于学生对说明文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篇课文。课前,要求学生进行备课准备,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充分准备。到了正式讲解这篇课文时,学生可以登上讲台,为大家介绍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而台下的学生则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能够取得令人惊喜的效果。通过亲自参与课程的准备与讲授,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上好一节课所需付出的努力与准备,从而更加珍惜学习机会。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状态以及学习上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与鼓励。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构建学习小组

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采用,旨在借助小组活动形式,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锤炼他们的合作技能,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4]。在这一过程中,合理分组显得尤为重要。

以《老山界》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分组之前,教师需深入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层次、性格特点、兴趣所向等,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多个维度上都有所差异且能够相互补充。具体而言,每个小组都应囊括语文学习能力强、中、弱的学生,以便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与合作,进而提升整体的学习成效。同时,教师在分组时还应尽量将性格相投、关系融洽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小组,以减少内部的矛盾与冲突,保障合作学习的顺畅进行。在小组分工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合理分工”的重要性,如安排部分学生负责搜集资料,部分学生负责整理笔记,还有学生负责汇报学习成果等,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合理分配人力资源。

(二)点燃合作热情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巧妙融入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点燃他们合作的热情。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旨在实现自主、高效的协作学习。为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新颖点和疑难点,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激发他们的学习需求。当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活动中,认识到语文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时,合作学习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展开,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以《三峡》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待他们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后,再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合作任务是编写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这一任务虽不算复杂,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班级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转变角色,以导游的身份思考如何更好地介绍三峡风光。教师可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尝试翻译课文内容,并用生动化的语言对印象最深的景色进行详细解说。鼓励学生先在小组内部展示自己的导游词,并相互交流、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迅速投入到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中,热情高涨,深刻体会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构建多元化小组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时,需采用多元化的小组评价策略,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推动其全面发展[6]。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衡量学生的表现,更在于促进其成长。评价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多个维度。

以《变色龙》的教学为例,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应制定详尽的评价标准,明确评价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方法。在活动中,教师可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如小组讨论“谁是‘变色龙’?‘变色’的几个阶段?”以及角色扮演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叶尔德林等人物,通过对话模式体会角色情绪情感的变化,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如评价自己在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中的表现,或评价同伴的观点,如“变色龙——警官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人”。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其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针对某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不够积极的情况,询问其是否遇到困难、对讨论话题是否感兴趣等,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改进。

三、结语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将其融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响应并达成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要求。这种模式不仅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合作学习的实践应用,初中语文教育能够不断向前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星,孙永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2(2):105-109.

[2]赖平芳.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21(20):33-34.

[3]张翡婷.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8):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