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

作者

陆玉宇

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摘  要】本文以苏教版数学教材(2024 年版)一年级上册“10 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为例,探讨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对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进行系统设计,旨在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10的认识;加减法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逐渐受到关注。所谓“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评价活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教学目标是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教学过程围绕目标展开,评价活动则用于检验目标的达成情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设计能够打破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而将“教学评一致性”融入大单元教学设计中,更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最新苏教版数学教材(2024 年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是学生认识 10 以内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教学评一致性”进行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一)单元总体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 10 的意义,掌握 10 的认、读、写,知道“10 个一是 1 个十”,体会 1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运用 10 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2)学生熟练掌握 10 的加减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 10 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课时目标分解

以《10 的认识》为例,其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学生能结合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数数,用方块表示数等活动,理解 10 的意义,会正确进行 10 的认、读、写,知道“10 个一是 1 个十”;自主体会 10 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用 10 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2)学生经历了在现实情境中抽象出 10、用方块或计数器表示 10 的过程,初步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知道十位上的 1 个珠表示 1 个十、个位上的 1 个珠表示 1 个一,形成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思;(3)学生在认识 10 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数学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一)单元整体规划

本单元教学可分为 3 - 4 个课时,包括《10 的认识》《10 的组成》《10 的加减法》以及单元综合练习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各课时之间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服务于单元总体目标的达成。

(二)《10 的认识》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在“10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公园游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小朋友正在买糖葫芦。通过提问“一串糖葫芦有几颗?”引导学生数数,初步感知10的概念。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奶奶手中的糖葫芦也是10颗吗?”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巩固对10的认识。

2.初步体会“9添上1是十”

在初步体会“9添上1是十”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数数、摆方块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10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例1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小朋友们在玩游戏,通过数数发现围坐在地上的有9人,添上丢手绢的1人,一共是10人。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方块表示“9人添上1人是十人”的过程,通过操作实践,进一步理解“9添上1是十”的概念。

3.计数器上拨十,感受“满十进一”

在计数器上拨十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规则。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拨珠表示10。通过拨珠的过程,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十”,并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规则。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10,进一步巩固对“满十进一”的理解。

4.写10

在写10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书空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10的书写规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10的写法,强调十位上写1,个位上写0。接着,教师可以示范10的书写过程,让学生跟着书空,进一步掌握10的书写规范。

5.生活中的10

在生活中的10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10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如10包纸巾、10支铅笔等,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会把10个物品分为一组?”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并体会10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6.数线上表示10

在数线上表示10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数线和比较,帮助学生理解10的大小和顺序。例如,教师可以出示数线,引导学生观察10的位置,并通过比较10和9的大小,进一步理解10的概念。

三、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大单元教学评价设计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评价是确保教学评一致性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课堂观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操作实践和讨论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10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数数、摆方块和拨珠的过程,了解学生对10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作业评价

在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10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纸,了解学生对10的书写、数线和计数器的掌握情况。

(三)学生自评与互评

在学生自评与互评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例如,在“10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不足,并通过互相评价,了解同学的学习情况。

四、结论

综上,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通过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实践证明,通过大单元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弦弦.践行“大单元”思想,开辟数学教学“新道路”[J].安徽教育科研,2024(34):38-40.

[2]涂惠琼.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教学初探[J].新教师,2024 (10):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