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户外混龄游戏下幼儿同伴交往的思考

作者

沈思怡

苏州市吴江区运河湾幼儿园 215200

【摘要】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幼儿的成长中有着重要意义,对全面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本学期我园开展了户外混龄游戏,旨在以“大带小,小学大”的形式引发幼儿之间的互动,经过一学期在户外混龄游戏中的观察,笔者发现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户外混龄游戏;幼儿;同伴交往

一、当前户外混龄游戏下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

疫情结束后,我园积极开展户外混龄游戏,有以下游戏区:骑行区、野战区、水池综合区、沙水区、攀爬区、山坡区、建构区、球类综合区、体能挑战、民间游戏、创意贴贴乐、玩乐嘉年华等,为了方便教师观察,每个年龄段的幼儿都发了一顶代表他们年龄的帽子,小班戴红帽,中班戴黄帽,大班戴橙帽。经过一学期的观察后,笔者发现我园户外混龄游戏下幼儿同伴交往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户外混龄游戏中,年龄较大的幼儿多主动发起同伴互动

结合观察,笔者将同伴互动总结为以下几种:

1.游戏邀请:指在一个游戏区中,年龄较大的幼儿邀请年龄较小的幼儿加入自己的游戏中,一起玩一个游戏。比如,在建构区中,3岁的空空站在5岁的东东搭建的城堡前,一个人看了好久,东东发现后,主动拉着空空过来,说:“小弟弟,这是我们搭的恐龙城堡,你要不要和我们一起放恐龙呀?”空空开心地点点头。

2.介绍游戏规则,指导他人:年龄较大的幼儿游戏经验丰富,而年龄较小的幼儿还很懵懂,这时候大班幼儿就会主动告诉小班幼儿规则。比如,在沙水区中,3岁的小杰拿着铲子兴冲冲地走进沙池,这时,刚换好鞋的大班幼儿楚楚赶紧叫住他,“小弟弟,要换鞋的!”小杰愣愣的,楚楚带着他去雨鞋区,“坐在这里换好,不玩了也要把鞋子还回去!”懵懂的小杰用力地点点头。楚楚怕他不知道,便等他换好鞋后一起进入了沙池。

3.角色游戏中推动游戏情节发展:即在角色游戏中,年龄较大的幼儿承担游戏的主要角色,从而来推动游戏的发展。比如,在骑行区中,6岁的希希拿着油枪吆喝着:“快来服务区加油呀!今天加油便宜!”4岁的明明说道,“我要加油。”“好的,今天加油还送洗车哟!”希希热情地招待,明明开心极了。

从上述3种互动行为中可以看出,在户外混龄游戏下,年龄较大幼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他们乐于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通过各种互动使游戏变得更有趣。

(二)年龄较小的幼儿主动发起的同伴互动较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寻求帮助:指年龄较小幼儿在户外混龄游戏中遇到困难时主动向年龄较大幼儿寻求帮助。比如,在创意贴贴乐区域,4岁的弟弟想把设计图挂在墙上,但身高不够,他看到边上戴橙色帽子的大班哥哥一下子就挂上去了,于是他向哥哥寻求帮助。

2.告状:年龄较小幼儿在游戏中受到同伴的侵犯,于是告诉年龄较大的幼儿,请他来解决矛盾。比如,在骑行区发生了小班妹妹有闯红灯行为,边上的小班幼儿赶紧告诉“警察”,请年龄较大的幼儿解决。

3.询问:指在游戏时年龄较小幼儿因好奇心向年龄较大幼儿询问。比如,在建构区,6岁的峰峰用新学的架空技能搭了个宝塔,4岁的小泽看到了很感兴趣,便问道:“这个为什么不倒?”

从上述3种互动行为中可以看出,在户外混龄游戏下,年龄较小幼儿的游戏水平还比较低,倾向于向年龄较大幼儿寻求帮助与指导,在脱离教师的情况下,哥哥姐姐的关爱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融入混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解决的策略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到,教师要“支持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同伴和玩法,支持幼儿参与一日生活中与自己有关的决策”,结合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幼儿园需为幼儿创造混龄交往的条件

可以说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比在家里多,所以幼儿园要创造条件,循序渐进地开展不同形式的混龄活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开展户外混龄游戏的频率是由最初的一周一次到后来的一周两次,受三年疫情影响,所有幼儿都没有户外混龄游戏的经验,一开始先让幼儿熟悉整体的场地和规则,教师也能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但由于长期的“封闭式”模式,大部分幼儿还是没有“混龄”意识,这就需要幼儿园以各种活动为契机,为幼儿创造混龄交往的机会。

(二)对于同一个游戏要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目标,以适配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多样化需求

游戏目标是户外混龄游戏和户外游戏的一个很大区别,在开展户外游戏时,教师面向的群体是同班的孩子,所以游戏目标大方向是不用改动的。而户外混龄游戏面向的群体是三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对自己负责的游戏区有清醒的认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置不同的游戏目标,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需求。每次游戏时,教师都要做好观察工作,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调整游戏目标。

(三)游戏结束后鼓励幼儿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是教育的重要途经,《评估指南》中也指出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游戏结束后,幼儿意兴阑珊,此时让他们展开评价是获得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最初几次的评价中,部分内向的幼儿从进行自我评价的幼儿口中得知原来户外混龄游戏还有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原来还能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交朋友,原来下次还可以和他们一起玩……多次评价下来大大加深了幼儿同伴交往的意识。

混龄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它能够有力地推动幼儿在社会认知、道德品质以及交往适应能力等诸多方面不断发展进步,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实践证明,“孩子带孩子”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给我们幼儿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户外混龄游戏外,还有很多形式和资源等待我们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马洁.幼儿户外混龄游戏教师指导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 2020(05):93-96.

[2]李颖.浅谈如何在混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J].新教育,2023(20):93-94.

[3]张蕊.混龄游戏对幼儿的影响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1):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