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研究
陈荔莹
莆田文献中学 351100
摘要: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逐步普及,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创新路径。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善课堂评价体系等策略,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教学;课堂创新
引言
英语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四个方面。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创建丰富多样的授课活动,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使其形成正确的跨文化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创作出内容合理、逻辑清晰的英语作文。通过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在写作中的表现。此外,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积累和应用,从而提升整体写作水平。综上所述,英语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尤其是在核心素养框架下,英语写作教学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1. 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应对多变社会环境和终身学习进程中所必须具备的根本技能与素质,它包含了知识体系、实践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在英语教学领域,核心素养的培育不仅着眼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把握,更重视他们在实际交流中的语言运用技巧、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一素养要求学生在掌握英语的基础上,能够在不同场景中自如地应用,有效解决问题并实现沟通目的。同时,核心素养还着重于塑造学生独立学习的技能,借助英语学习激发批判性思考和创新能力,为应对未来社会的各种挑战做好准备。基于此,初中英语的教学活动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着重提升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2.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方法单一
现今,不少中学的英语课程仍采用保守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较为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策略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所在,导致课堂气氛单调且缺乏活力。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更强调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效地沟通和表达。不幸的是,陈旧的教学手段过分强调书面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技能的培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纳知识,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这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逐步减退,进而影响到了他们的英语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2.2 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目前,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这一科目感到不感兴趣。教学手段和教材的单一性使得学生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项乏味的任务,缺少实际应用的场景,这让他们对英语的喜爱和激情渐渐消退。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他们难以领会英语知识的实际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和挫败。教师们常常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使得学生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而被动学习英语,忘记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自然难以持续提高。
2.3 课堂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依靠期末试卷和周期性考核,这种评价模式显得较为单一。大多数的评估重点都放在学生的书面考试成果上,却忽略了对学生在平时课堂上的行为及语言运用技能的考量。此类评价方法常常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他们在实际场合中使用英语的技巧。结果是,学生在面对传统的评估制度时,常将英语的学习窄化为应付考试,而非实际语言技能的提升。同时,学生在课堂互动、口头表达、集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评估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这影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3.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创新路径
3.1 创新教学方法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教师应当摒弃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和模式。例如,任务型语言教学(TBLT)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完成学习,促进他们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任务,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此外,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结合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在线资源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使其在实践中掌握英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工作环境奠定基础,培养其跨学科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支持。
3.2 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是核心素养导向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课堂内容较为枯燥,缺乏互动,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以及社会热点,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例如,通过观看英语原版电影、听英语歌曲、参与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感受,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其长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更广阔的视野。
3.3 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教师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项目学习成果、口语表达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展和不足,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策略。项目式学习和合作学习也可以作为评价的一部分,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价,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英语。通过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和能力提升,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英语人才提供保障,助力其未来的全面发展。
结语: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上。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语法知识和词汇,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思维方式。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方式的革新和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创造更加灵活和富有挑战性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芹.英语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研究[J].成功密码:综合版, 2022(1):3-5.
[2]谭少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以牛津上海版8A Unit7 Memory阅读课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11):100-101.
[3]王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23(14):7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