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策略
林素媛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351146
摘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更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引言:
初高中历史教学在课程体系、教材内容、教学重难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兴趣的培养,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深入和复杂,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如何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衔接,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体系
初高中历史教学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兴趣的培养,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深入和复杂,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体系。这种体系化的认知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历史解释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这些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更能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通过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可以使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核心素养,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唯物史观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历史问题,时空观念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史料实证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历史解释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家国情怀的培养则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三)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核心素养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通过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可以确保不同学校和地区的学生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历史教育。同时,衔接教学也有助于减少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断层和重复,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种公平而高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策略
(一)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保障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例如,可以组织历史教师参加跨学段交流活动,通过观摩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了解高中历史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以便更好地为初中学生做好铺垫和准备。地区教育局组织了初高中历史教师跨学段交流活动,初中历史教师观摩了高中历史课堂,并参与了课后研讨。通过交流,初中历史教师更加了解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从而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史料实证能力。
(二)建立课程衔接机制,确保教学内容连贯性
建立课程衔接机制是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这一衔接的顺畅进行,初高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编排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差异、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从而设计出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具有连贯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与高中历史教材在这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例如,在讲述“新航路开辟”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时,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的介绍和初步理解,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主要人物;而高中历史教材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引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这一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连贯性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坚实的历史基础,更为他们在高中阶段进行深化和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衔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也是关键。初中历史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兴趣的培养;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衔接,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则可以更多地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四)加强历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
历史实践活动在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感受和深入了解历史的平台,更是培养他们历史意识和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历史讲座、博物馆参观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近距离地触摸历史,感受那些书本上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伟大精神。以“抗日战争”为例,学校可以精心组织学生前往抗战纪念馆或烈士陵园进行实地参观。在那里,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文物,以及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将生动再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抗日战争的艰辛与伟大,更能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这些实践活动无疑将极大地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将在他们心中种下家国情怀的种子,激励他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结语: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教育体系中一个既复杂又至关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乎学生历史知识的连贯性构建,更是培养其历史思维、人文素养及家国情怀的关键阶段。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我们致力于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进而在高中阶段深化理解、拓展视野,形成系统的历史认知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秀梅,张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实践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32):62-64.
[2]卢扬梅.基于教学立意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19):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