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链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毛梦蝶
诸暨市学勉中学 浙江诸暨311800
摘要:单元教学是发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本文以“自然灾害”单元为例,提出了基于问题链的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明确单元教学规划、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根据情境设计问题链,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拓展思维,最终实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单元教学;问题链;高中地理
单元教学是一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将现有的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整合,通常由多个连续的课时组成。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单元教学克服了教学内容碎片化的问题,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基于问题链的单元教学设计将问题解决的理念融入单元教学中,将教科书知识点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形成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贯穿在整个单元的地理教学中[1]。本文以“自然灾害”为例,探讨基于问题链的高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路径。
一、明确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教学规划涉及到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教学结构和教材教法等。选择单元主题后,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
以“自然灾害”单元为例,在湘教版教材中,与自然灾害相关的内容穿插在教材的各章节中(如表1所示)。如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涉及地震灾害;“流水地貌”内容涉及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等。由此可见,有关自然灾害的内容所占篇幅较多,由教师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可构建自主单元。
结合教材内容,本文将自然灾害的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出“自然灾害”自主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如下(如图1所示)。
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单元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其中,单元教学目标是对整个单元设计及教学的依据,起到引领作用;课时教学目标服务于每课时,可以根据课时内容和问题链确定。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与解读。
以“自然灾害”为例,2017版地理课程标准中与其相关的内容有两条(如表2所示)。
从课标内容要求中可以看出,课标1.11强调能够运用资料说明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另外,需要学生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树立人地和谐观念。课标1.12着重于运用现代化的地理信息手段来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通过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解读,确定“自然灾害”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如下(表3)。
三、围绕主题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场景或氛围。本单元的教学情境为台风“烟花”的形成、影响区域及带来的危害。台风“烟花”属于气象灾害,可为学生提供台风结构图、遥感图、路径图等,对台风形成的原因及影响范围进行分析与探究;其次,台风“烟花”影响的区域范围较大,且引发了洪涝等其他自然灾害,探究性较强。作为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自然灾害,台风对我国带来了较大影响,情境真实,更加深化了学生的体验感。
四、根据情境设计问题链
问题链的设计是单元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创设的情境中包含着地理问题,但是并没有将地理问题显性化,需要教师转化成贯穿整个单元的问题链。
本单元以台风“烟花”及其带来的影响为教学情境,将单元学习内容分为课前准备部分和课堂学习部分,并对每部分内容进行了问题链的设计,具体设计如表4所示。
综上,基于问题链的单元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张丽芬, 闫姗姗, 何瑾. 基于问题解决的地理单元教学设计探究——以“地貌”单元为例[J]. 地理教学, 2022(21) : 22-26.
作者简介:姓名:毛梦蝶,出生年月:1997.08,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浙江余姚,职称:中学二级,主要研究方向: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