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郑宏邻
万州区红光南滨小学 邮编:404100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教师要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出更多适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是时代赋予现代教师艰巨而神圣的使命,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其落到实处。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引言
随着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思想、教师能力、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教育部门不断调整统一课程标准,发布纲领性文件即新课标为引导。教师依据新课标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能增强自身素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小学语文的教育对于学生三观的树立及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新课标的实践更要引起重视。应不断思考更好的实践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被学生接受认可,并在实际过程中做好反思,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法。在一次次的启示中,为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成功实践打好基础。
1.小学语文新课标概述
结合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存在教学活动与生活现实相脱离、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割裂的情况,导致语文教学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呈现出浅层化和碎片化的学习倾向,处于一种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学习状态,未能实现深度学习;二是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方向,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生要想学好语文科目,必须具备联想能力和创造能力,并主动关联现实世界,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未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存在“学用脱节”的问题,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新课标为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了正确方向和思路,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提出语文教学应实现由知识传递和知识讲解到知识理解和知识建构的转变。同时,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要素提出新的要求,如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重新调整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
2.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生课堂自主性弱
无论是新课标,还是传统教学,都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提升仅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学生自己领悟体会,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增强课堂自主性。然而,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学生课堂自主性培养。一是仍然占据课堂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堂自主性弱,思维发展受到束缚。
2.2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知识源于生活,最终也要运用于生活。语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培养学生在生活小学习语文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知识,从而逐渐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传统的教学存在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的现象,但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味注重深度挖掘文章的含义,使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热情度也会逐渐降低,从而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3.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3.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会使课堂教学质效得到进一步提升。那么,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就需要积极开展情境化教学,以多媒体的优势,对学生开展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要想落实新课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教师就需要运用多媒体,在具体教学中向学生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使他们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对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以及壮丽场景进行体会。在这样的视频情境下,会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心灵方面的震撼,得到求知欲望的充分激发,使学生可以自主、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3.2教学过程注重合作交流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要更加注重交流合作。不仅教师与教师间要注重交流,教师与学生间也要注重沟通。教师间合理沟通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分享讲课经验,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真正做到上一堂好课。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亲切感提升后,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而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也能发现学生心里所想,依据学生关注的点进行教学。同时,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让全体教师都用更好的方法进行教学。师生合作也能更好地带动课堂氛围,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以及学生主体作用,在双方合作中达到最好的课堂效果。
3.3积极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提高学生思维力
在应用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作业形式通常具备较强的重复性,在进行作业内容的检查时,教师选择的方式也通常是常规的结果对错评判。学生在得到反馈时,只能看到自己作业中题目完成的对错,却不清楚自己具体思路的错处以及知识理解方面的错误,导致学生难以进行针对性的能力训练,极大地减弱了作业评价工作的助力效果。为了在落实“双减”政策和新课标时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作业评价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加强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清晰自己存在的问题,实现作业评价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结语
总而言之,教与学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当从课堂教学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成教育目标,提升育人质量,使学生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浩.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
[2]刘晶鑫.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4):2.
[3]王家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1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