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动态回归的财政民生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

作者

徐恩选 崔建华 姜莉佳 胡晨陆 郑熙 杨程

嘉兴大学商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摘要:基于2007-2022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加大民生性财政支出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开放水平越高的地区,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关键词:民生性支出;城乡收入差距;动态面板回归

步入新时代的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共同富裕战略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其实现程度直接影响了城乡收入差距。当前,我国的城乡收入比达到2.5左右,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显著,且呈现出区域性差异。财政支出作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其中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性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等多个领域保障了民生福祉,相较于其他财政支出再分配功能更加明显。因此,本文把民生性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联系起来,重点研究民生性财政支出和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深入分析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与作用因素,为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民生性财政支出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生福祉、激发消费活力以及推动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也有积极正向的效应,因此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顾晓安等[1]利用我国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研究得出地方财政支出对促进经济增长、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即与民生密切联系的支出项目起到了更加显著的作用。徐夏丽认为民生性财政支出,从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等多方面保障了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有积极正向作用。洪源等[2]利用中国2002—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在构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模型理论的背景下,研究得出民生性财政支出在总额增长过程中,能起到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

随着民生财政的不断发展,中国财政运行目标正逐渐由“经济增长最大化”向“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变。民生性财政支出中,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所占的比重较高,因此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通过提供农村基本生活保障方式,增加低收入居民群体收入,并通过提供就业岗位促进就业方式,增加农村居民就业机会;通过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改善居民健康状况,降低医疗负担,使其有更多可支配收入用于其他生活需求,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上述分析,提出第一个假设:

假设1:民生性财政支出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此外,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也是影响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陈作成等[3]从“三重”开放视角研究发现,经济开放能够显著缩小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刘颖基于我国2002—2016年31个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溢出效应的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开发程度每增加1%,城乡收入差距将缩小0.08%。因此,在经济开放水平高的地区,民生性财政支出或许能够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一是,经济开放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来支持民生性财政支出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项目效果;二是,高开放水平地区的政府往往具备更强的政策执行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制定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大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政策效果;三是开放市场中的市场机制与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更充分融合地相互补充,政府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从而大大缓解城乡差距带来的社会矛盾。据此,提出假设:

假设2:经济开放水平越高的地区,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二、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本文利用2007—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民生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如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

其中,i代表省份,t表示年份,felp为人均民生支出变量,Controls为控制变量,εi、t为随扰动项。由于本期城乡收入差距处于缓慢调整阶段会受到上一期滞后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t-1也引入模型利用泰尔指数进行替换,但由于引入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后,解释变量不可避免地导致模型产生内生性问题。为处理内生性问题,Arellano和Bond首先提出差分GMM方法,但是差分GMM仍存在局限性,如无法估计不随时点变化的变量参数以及易出现弱工具变量问题等,影响模型估计效果。因此,Blundel和Bond将差分方程和水平方程看做是一个系统,这就是系统GMM方法,有效解决了差分GMM方法弊端。因此本文选择系统GMM方法来估计模型。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城乡收入差距(gap),由城乡二元化的发展结构延申出,可以直观度量农村和城市经济发展平衡情况,显著表明城乡居民收入的差异,但该指标忽视了人口结构和分配结构对各方收入的影响。为使研究的结论更为稳健,借鉴王少平和欧阳志刚的研究,进一步引用泰尔指数(gapt),可以有效衡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

2.核心解释变量

民生性支出(felp),采用各省对民生项目的财政支出额与各省总人数的比重来衡量。民生财政支出是政府将筹集资金投入到民生项目上的支出,参考徐夏丽研究,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以及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控制变量

金融发展规模(finan)以各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与GDP之比来衡量;基础设施(infra)以各省每万人境内公里数衡量;城镇化(urb)以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来衡量;产业结构变动(dscy)以第三产业结构增长量占总GDP之比来衡量。

4.分组变量

开放水平(open)采用进出口额与GDP之比来衡量,进出口水平的高低反映出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对外贸易水平较高的地区,国际间商品流动和资本流动更为频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会影响民生性财政支出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

模型中所含的变量名称以及定义如表1所示

(三)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以2007-2022年间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河北省、山西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内的31个省份的496个观测值,构成平衡面板数据,并利用stata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四)描述性统计分析

全样本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城乡收入差距(gap)数据的最小值为1.826556,最大值为4.211401,均值为2.662943,标准差为0.4504231,说明在样本期间内存在较大变化,城乡收入差距在十六年间有显著下降的趋势,各省份存在较大差距。此外,人均民生性财政支出最大值为1.987335,最小值为0.0735738,均值为0.4479829,说明各省民生性财政支出存在较大的差异。

(五)回归实证分析

借用AR(1)、AR(2)和Sargan检验保证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后发现,一阶差分后的残差不存在二阶自相关,即AR(1)检验P值小于10%,AR(2)检验P值大于10%以及Sargan检验P值大于10%。表中1、2列均符合检验条件,表明工具变量设置合理并且模型估计结果有效,估计结果可信。此外,利用泰尔指数替换被解释变量回归分析与城乡收入差距回归分析基本一致,表明研究结论稳健。

基于系统GMM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估计,所得结果如表3、表4所示。

从表3来看,1、2列结果显示人均民生支出的分权(felp)的系数在1%水平下结果更显著,这表明各省对民生财政性资金支出越大,城乡收入差距越小,假设1得到验证。

表4是以开放水平的均值为准分为高开放水平省份组和低开放水平省份组,从表4分组回归来看,4列结果显示民生支出(felp)的系数为0.1011,在5%水平上显著,好于3列,以泰尔指数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6列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好于5列,因此被解释变量无论是从城乡收入差距还是泰尔指数来看,回归结果都显示:在开放程度较高的地方,民生性财政支出的系数更为显著,也就是,高开放水平地区民生性财政支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假设2得到验证。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根据中国31个省2007-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对城乡收入差距和泰尔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民生性财政支出可以有效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研究表明,在经济开放水平高的地区,民生性财政支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为明显。基于以上结论,建议如下:一是,应继续保持增加民生性财政的投入,补齐区域差距过大的短板,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总目标保驾护航,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则需优先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将财政支出向农村倾斜,优化农村社保体系,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均衡发展。二是,深化经济对外开放战略,优化对外开放的布局,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开放水平较低的地区,应踊跃抓住机遇,积极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构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顾晓安,陆佳君,李文卿.地方民生性财政支出、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J].开发研究,2022(2):142-152.

[2]洪源,王群群,秦玉奇.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民生财政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1):22-30.

[3]陈作成,刘越,郑荣清.经济“三重”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溢出及门槛特征[J].金融与经济,2022(6):48-59.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5年嘉兴大学SRT项目“基于动态回归的财政民生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项目号:SRT851724141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徐恩选(2004-)女,浙江宁波人,汉族,嘉兴大学在读生。

崔建华(1972-)男,河南洛阳人,汉族,嘉兴大学商学院教师,博士,主要从事财政绩效、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姜莉佳(2004-)女,浙江宁波人,汉族,嘉兴大学在读生。

胡晨陆(2001-)男,浙江宁波人,汉族,嘉兴大学在读生。

郑熙(2004-)女,浙江温州人,汉族,嘉兴大学在读生。

杨程(2005-) 女,浙江嘉兴人,汉族,嘉兴大学在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