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时代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

作者

陈莹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双宝小学 邮编:028000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赋予了小学语文教学全新的可能性,在这种背景下,智能化手段通过优化课堂形式、丰富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和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借助智能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可以在形式与内容上获得更具互动性和启发性的提升。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奠定学生语言、思维与文化认知的基础课程,在融入人工智能后,可以借助科技手段优化课堂设计,推动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是思辨性阅读的教学,通过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文本资源和学习情境,助力他们在阅读中培养独立思维、批判性分析与表达交流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将智能化工具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使其成为促进学生思辨性发展的有力工具,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重点议题。

一、人工智能时代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人工智能的引入为阅读活动的多样化提供了支持,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的阅读平台、智能推荐系统等技术,向学生推荐适合其认知水平与兴趣的阅读材料,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给予反馈,从而提升他们的阅读体验[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关键素养之一,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能够在文本中探索不同的观点、思考逻辑关系,进而进行分析和判断,人工智能能够提供智能化的文本分级、个性化引导等功能,帮助学生在适合的难度范围内进行深入的文本探究,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组织观点,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立的思维框架。

(三)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着重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人工智能支持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讨论、虚拟演讲等方式,练习和展示自己的观点表达,在这种数字化互动场景下,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交流与表达,可以发现自己的表达优缺点,从而有效提升语言组织与交流能力。

二、人工智能时代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问题为驱动,培养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

在思辨性阅读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借助人工智能生成的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围绕文本主题提出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文本内容,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人物心理和情节发展的细致观察,还能帮助他们体会文章背后的更深层含义,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逐步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从“是什么”到“为什么”,逐渐掌握剖析和推理的思维技巧[2]。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将相和》一课时,可以借助人工智能系统生成多个层次的思考问题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故事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不愿意和廉颇计较?他的选择是否明智?”这种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角色性格出发,探索人物内心,接着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生成的延伸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蔺相如,会如何应对廉颇的挑衅?”此时,学生可以设身处地地考虑不同策略的利弊,激发他们对人际关系处理的深层次思考。

(二)加强指导力度,提升学生文本探究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他们的文本探究能力,教师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探究技巧,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阅读偏好和理解水平,为不同的学生推荐合适的文本片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其认知水平的文本中进行深度探究,语义分析技术能够将文本内容进行分解和分级,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选择适合的内容,给他们设置适度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与此同时智能系统还可以生成探究式问题,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挖掘文本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少年中国说》时,可以利用智能系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文本探究任务,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探究“文章中的少年形象为何象征着中国的未来?”智能系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信息和延伸阅读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隐含意图,而对于理解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指导他们从“文章是如何通过描写少年表达希望的?”这个较为浅显的问题入手,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通过这样的分层指导,学生在逐步深入文本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探究能力,建立了更丰富的理解层次,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文本的解读任务。

(三)开展研讨交流,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还需要他们能够准确、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引入人工智能辅助的研讨交流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达机会,鼓励他们在交流中深化理解,智能系统可以提供语义分析等功能,使他们的思考内容更有条理,学生在表达观点时能够获得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多重反馈,逐步提升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系统的实时反馈功能还能够帮助教师发现学生表达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在交流环节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3]。

例如,教师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的《圆明园的毁灭》时,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智能平台开展线上研讨活动,讨论“圆明园被毁对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理清思路,讨论过程中智能系统会根据学生的语义内容生成适当的提示,帮助他们优化表达,随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内容给予反馈,指出他们在语言逻辑和表达层次上的改进之处,通过这样的研讨交流,学生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表达技巧和思辨能力,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结语:

在智能技术融入小学教育的进程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通过将智能化工具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更多支持,并逐步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未来智能技术的不断优化将为小学语文课堂带来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从而助力学生在阅读和表达方面的能力提升,为教育创新创造更多空间和机遇。

参考文献:

[1]靖青.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4,37(6):34-36.

[2]杨春霞.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实施技巧[J].华夏教师,2024(14):99-101.

[3]张春霞.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修辞艺术的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4(12):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