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导入设计思考

作者

王明建

四川省泸县海潮镇学校 646132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地理课的导入设计成为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本文探讨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思维和人文素养,为初中地理课堂提供实用的导入设计思路,促进地理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导入设计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新课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其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以新课标为背景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要集合多方面资源,开展课堂导入,丰富教学的层次感,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教学反馈,通过多样化的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接收学生的学习反馈,为地理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谜语谚语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谜语与谚语作为民间智慧的体现,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地理常识,更是连接生活与知识的桥梁。在初中地理教学的广阔舞台上,巧妙地运用谜语与谚语作为新课的序曲,不仅能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课堂成为一场趣味横生、文化韵味浓厚的探索之旅。谜语以其独特的魅力,用寥寥数语勾勒出地理奇观,如磁石般牢牢吸引住学生的目光;而谚语,则是智慧的火花,以简练的语言点破地理现象的奥秘,引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这样的导入策略,不仅为学生的学习之旅铺设了一条充满乐趣的道路,更为他们后续的知识构建提供了坚实的基石,让学习之旅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新奇与期待。

例如,在讲授“地图的要素”这一章节时,教师挑选了一则谜语:“山川静默画中藏,江河无波纸上流。万国疆域一纸收,不见生灵只见图。”这则谜语以其诗意的语言,巧妙地勾勒出地图的神奇之处,学生在解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地图的基本构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初步的理解。同样,在探讨“地球运动”的奥秘时,教师巧妙融入谚语“岁月轮回,日影渐长,冬至一过,春意渐浓”,借由这简短却富含哲理的话语,引导学生思考昼夜长短变化背后的地球运动规律,从而使学生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地球运动对自然环境的深远影响。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思的导入方式,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色彩,更在潜移默化中深化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领悟与记忆,有效降低了学习内容的抽象度,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生活体验导入,增强感知促进理解

地理知识如同空气般弥漫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生活体验这一生动而直观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地理的无处不在,从而极大地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知与深刻理解。新课标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地理教学的新方向,它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生活体验作为新课的切入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锻炼他们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分析力以及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生活体验导入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让学生亲眼见证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点燃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提升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求而非外在负担。

例如,在“天气和气候”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穿着入手,抛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炎炎夏日,同学们偏爱何种材质的衣物?寒风凛冽的冬日,大家又是如何装扮自己以抵御严寒?这背后,天气与气候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如同一把钥匙,轻轻开启了学生思考的大门,引导他们从个人体验出发,逐步深入探索天气与气候的奥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展示四季更迭中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如春日里万物复苏的生机、夏日海滩的热烈奔放、秋风送爽的金黄田野、冬日雪景的静谧祥和。学生在这视觉与思维的双重盛宴中,不仅能够直观感受到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塑造力量,更能深刻理解气候如何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从而真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演示实验导入,直观展示深化理解

演示实验作为地理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以其直观性和生动性著称,是引领学生踏入新知殿堂的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让学生亲眼目睹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从而深化其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新课标犹如一股清风,吹拂着地理教学的田野,它强调实践性与探究性并重,而演示实验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它如同一座桥梁,连接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及实验操作技能。在演示实验的引领下,学生得以穿越抽象概念的迷雾,直抵地理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后续的知识构建铺设了一条坚实的道路,让学习之旅更加稳健而高效。

例如,在探索“影响气候的因素”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运用演示实验作为新课的开场白,为学生开启一扇通往知识的新窗。实验设计如下:选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入等量的沙子和水,随后用酒精灯对两者进行加热,模拟太阳辐射的过程。5分钟后,邀请学生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此时,沙子与水之间的温度差异已悄然显现。紧接着,熄灭酒精灯,让两个烧杯自然冷却5分钟,再次测量温度,观察并记录数据。这一连串的操作,如同时间的画笔,在学生的心中勾勒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图景。通过对比实验前后的温度变化,学生不仅直观地感受到了海陆热力性质的显著差异,更深刻理解了这一自然现象如何成为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结语: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的导入设计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教师通过谜语谚语、生活体验和演示实验等多样化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思维和人文素养。本文探讨了新课导入的作用、要求及具体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为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了实用的导入设计思路。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取得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许靖.初中地理教学新课导入方法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2,(12):58-60.

[2]周成德.新课标下初中地理课导入设计思考[J].学周刊,2016,(0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