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

作者

宋承淦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金沙小学,福建 三明 365050

摘要:数学课程要培养的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在进行数学研究的同时,逐步培养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价值观、基本性格特征和关键能力。核心能力是数学教学价值的最大体现。在小学阶段,数学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数字感、数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觉、空间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和行为有重大影响。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数学素养,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有效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

引言

小学数学是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学科。学好小学数学不仅影响学生在其他学科的成绩,而且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长期发展密切相关。大单元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升级,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框架。在复习和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它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旧知识融入新知识。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有助于全面提高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1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原则

1.1 整体性原则

整体主义原则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教学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着眼于整体,优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内容的整合与重组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原则,确保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整体设计,引导学生整体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2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因而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和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设计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体现出自身组织者和引导者作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更好掌握知识和技能。

1.3 实践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在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也应用于实践。大单元教学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或项目,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小学数学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策略研究

2.1 深入挖掘数学教材,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应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所有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立足于小学数学教科书,展望未来的数学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探索教科书的内容,为小学生更好地开展单元综合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个数学单元的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分数的数学概念,他们也很难学习和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事实上,本单元的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共性和相关性。基于单元整合的理念,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索,探索这些数学内容的连接点,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网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本课的内容整合成单元,并使用可视化教学方法组织分数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和分数含义的内容。这可以大大降低学习这种“分数初步理解”数学内容的难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效果和质量。

2.2 立足联通性大单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互联大单元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首先设计预交流课,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报告和交流。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验探究课和巩固练习,在数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课堂资源的形成,使兴趣成为学生独立学习的动力。他们可以使用课后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通过设计延伸课程和开展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可以激活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圆的认识》教学活动中,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实际学情设计联通性大单元,促使学生知识迁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思考新知识。首先,设计“圆的基本认识”课,要求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复习,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其次,设计“圆的探究活动”课,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对圆的特征、周长等知识的探究。再次,设计“圆的综合练习”课,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圆的认识知识要点。最后,设计“圆的拓展”课,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遇到的生活问题,如对“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进行研究,圆是一种特殊的曲线,它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圆的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而且一个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圆形是为了便于滚动,车轴安装在圆心是为了使车轴到车轮的边缘的任何一个位置距离都是一样的,这样在行进当中不颠簸,能平稳地前进。

2.3 创设趣味问题情境,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情境教学是一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不仅符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理念,而且允许教师结合大单元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此外,情境教学方法并不单一,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情境教学方法,构建高效有趣的小学数学课堂。首先,如果教师想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他们需要根据单元主题整合单元的所有知识内容。然后,通过引入生活元素、创建问题场景、鼓励学生分组学习,可以实现知识转化,使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相关性,而且能够提高他们整合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2.4 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合理优化

在将应用单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时,数学教师需要首先熟练掌握教科书内容,然后对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和组织,然后根据单元之间的联系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最后确定教学计划。然而,有时由于对因素的考虑不充分,教学计划可能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例如:一些教科书中的单元排列不合理,不能保证数学知识之间的相关性。作为一名教师,你可以调整单元的顺序,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授知识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和消化知识的能力,结合当前的教学改革政策,有效控制课程的教学进度和难度水平。一旦学生发现难以理解教学内容,他们应该及时反思和改进教学计划。例如,当教师解释计算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时,他们可以将其与学生之前学习过的形状进行比较,因为这些形状是小学生最容易接触到的形状。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和总结类似的知识,并可以大大节省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

3 结论

基于核心能力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这些策略包括情境教学、口语表达、写作、讨论、信息技术使用、实践探索、启发式教学、思维导图、绘画等。这些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素养、生活素养、思维素养和艺术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单元和学生的特点灵活选择和应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使学生享受具有挑战性和脚踏实地的内容和策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成航.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美育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3,No.661(12):10-11.

[2]李欣.试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J].成才之路,2023,No.748(12):93-96.

[3]叶结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5):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