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语言大众化的重大意义
王增强
西安欧亚学院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不断有伟大的理论从实践中产生,同 时又必需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新的理论必须走 出书斋,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接受,才能产生真正的生产力。这就要求理论宣传必 须更好地应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和语言习惯,做到语言的大众化,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语言大众化 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 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 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就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 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就是 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1]
由以上可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语言大众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历代领导核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时期,运用了中国人民喜闻乐见 的民族语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中国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愿意接受并付诸实践。
一、毛泽东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与心理的表述
作为我国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开创者和践行 者之一。早在 1930 年毛泽东同志最先突破唯书唯上的教条主义束缚,在其所写 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 中国革命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的著 名论断,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思想。他敢于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的问题,科学揭示革命发展规律,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1920 年夏,自己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 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2]1920 年秋,毛泽东到长沙第一师范附小任主事后,决定重新开办人力车夫的学习夜校,这个时候毛泽东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必须和工 人运动相结合,一旦二者结合起来,工人阶级就会自觉和资产阶级、军阀以及一 切压迫者进行斗争。列宁说过:“社会主义者的学说不同工人阶级斗争相结合, 就只是一种空想,一种善良的愿望,对实际生活不会发生影响;而工人运动则会 陷入零散状态,不会有政治意义。”[3]所以如果说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主 办夜校的目的是教给工人文化知识,培养其爱国心,作为社会改造的一部分,那 么这次则是他要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他在黑板上写 了“工人 ”两个字,然后指着这两个字说:“大家不是说‘天 ’最大吗?大家看, ‘工 ’和‘人 ’两个字连起来不就是一个‘天 ’字吗?工人不是没有出息,而是大有出息。只要团结起来,力量就会像天一样大!”[4]毛泽东讲课如此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既反映工人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又把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中的“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的道理讲得很清楚,深受工人们的喜欢。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天 ”的解释为:“天,颠也。至高在上,从一 大也。 ”[5]“颠 ”是人的头顶,天在人之上,故以颠指称“天 ”;天不是一个空 间上的至高性,而是延伸为价值判断上至高无上、威力无穷的特性。《尚书》中 说“天 ”有威能,可以决定人间的秋收,王公臣子面对秋收不获的状况,对应而 生的心态是“敬天之威 ”。《左传》中晋楚之战,楚国战败,王曰:“天败楚也 夫!”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对天之敬畏的心理。中国人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安慰 自己,“尽人事,听天命 ”。遇到委屈,无处申冤,就希望有“青天大老爷 ”来 拯救自己。就连权利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敢违反“天条 ”,谦卑地称自己为“天 子 ”(天的儿子),按照“天意 ”代替上天来管理人民,治理国家。可见在中国文化里,自古以来“天 ”的威力之大、权威之高。
所以毛泽东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对天的崇拜和敬畏心理,给工人们讲清 楚工人阶级力量其实是很大的,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 只要工人团结起来,就会具有像天一样的力量,以此来团结工人阶级的力量,鼓 舞和激励其信心。应用工人们能听懂的大众化语言,深入浅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工人阶级中宣传开了,这才是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质。
二、邓小平的“猫论 ”和陈云的“摸着石头过河 ”的通俗表述
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面对当时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社会情况复杂的现实,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创造了马克思中国化新的理论,精确地解决了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我国的经济建设问题。
猫是老鼠的天敌,是中国老百姓捕鼠护粮的最佳选择,所以中国人对猫再熟 悉不过了。四川作为邓小平的老家是天府之国,盛产粮食,但是粮食多老鼠也就 多起来了。为了保护粮食,农民就多养猫以灭鼠护粮。老百姓养猫,既不管颜色也不管品种,只要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1957 年到 1962 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巨大问题,尤其是粮食产量 严重下滑。“1959 年农村人口还可分配到 1.22 亿吨粮食,到了 1960 年,这个数 字已经降低到 1.13 亿吨,每人每年平均分配到 150 公斤粮食 ”。[6]在全国出现大 面积的饥荒。在比较偏远的农村,部分农民面有菜色,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 仅长期营养不良,有些甚至还挣扎在饿死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村地区 “为了应对饥荒和自然灾害,自发产生了包产到户、责任田等各种各样的生产形 式。这些变化,在党内引起较大争论。”[7] 原因是这种方式尽管旨在提高粮食产 能,但却有悖于当时国家建立人民公社制度,也和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发展方向相 违背。“1962 年 7 月 2 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 ’问题,邓小 平认为无论采取哪种生产方式,只要能够更快、更好、更容易恢复生产力,都是 合理的,也都可以优先使用 ”[8] 。“1962 年 7 月 7 日,邓小平接见出席共青团三 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谈到了农业生产管理政策的调整问题,他引用刘伯承经 常说起的四川谚语: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来表述他对恢复农 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他说:“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 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 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 法的使它合法起来……‘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 ”[9]这是邓小 平最早在正式场合阐述“黄猫黑猫 ”论这一重要观点,并第一次公之于众。后来讹传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
本来这是四川当地的一句俚语,但是风趣幽默、释理简明的话语把改革面临 的诸多复杂问题化繁为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原理的大众化结论。任何事物都要实事求是,想问题办事情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不要凡事都要先以意识形态考量、凡事都要先从政治着眼、凡事 都要先问问条条框框的思维习惯。撇开条条框框,一切要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 力出发,只要是有利于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生计问题,就应该去大力支持,大 胆地尝试。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政治思想路线的改变,“ 白猫黑猫 ”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
如果说“猫论 ”是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解 决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的话,那么陈云同志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 ”就是进一步具体实施“猫论 ”所采取的方法。作为第二代国家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同志,最早提出"摸着石头过河 ”。 在 1950 年 4 月 7 日政务院第 27 次政务会议的发言中,陈云同志指出“物价涨不 好,跌亦对生产不好,要摸石头过河,稳当点为好 ”[10] 。1978 年之后的改革开 放是个新事物,改革者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怎么干,没 有可参照的成熟先例,所以陈云多次提出“摸着石头过河 ”。1980 年 12 月 16 日,陈云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开幕会上说:“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论研究、经 济统计和经济预测,更重要的还是要从试点着手,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 着石头过河 ’。”随后,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表示完全同意陈 云的意见,认为陈云讲话“是我们今后长期的指导方针 ”。[11]
“摸着石头过河 ”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通俗表达,是用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道理简明化、大众化,使人们易于掌握。
在没有桥、没有摆渡的情况下人们要涉水过河,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摸着石 头过河 ”的方法。过河时摸着石头是为了踩得稳,才能走得稳。凡是有过涉水经 历的人都知道,过河的人看不见水面以下,不知道水面以下的情况,只有在河水 里摸索,摸到一个石头,并确定其稳定性后踩上去不至于失去重心而发生意外, 然后再小心翼翼地踩上去,摸索下一个石头,周而复始,如此循环,最终到达彼岸。
通过“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形象的比喻来揭示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勇于在实 践中开拓并稳步前进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只能从实践中 来,并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摸着石头过河 ”恰恰就是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参考的情况下,先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探索,敢于和善于面对现实,分析局势,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群众思想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 发展生产力,就要继续往前走,寻找下一个石头(支点),继续前进,出现问题就及时纠错。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气神 ”
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推出大量的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利 用我国的政策优势和低廉的劳动力市场纷纷把本国相对低端、高污染的生产线转 移到中国来。这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保证了我国经济连续 30 多年的高速增长,但是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环境方面的问题,如空气污染、生态 破坏、生态灾害频繁。在那个急需以经济发展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年代,我 国牺牲生态换取经济发展,这些都是无奈之举。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 人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要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问题就成为最大的短板。
2005 年 8 月 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安吉考察时,面对既要发 展生产,又不能再走污染环境的路子的情况下,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山”这一科学论断。2006 年 7 月 29 日,他在丽水对当地干部作比喻“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 ”,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 饭碗 ’”。[12]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生动讲述“绿水青山 ”和“金山银山 ”的辩 证关系。在那个时期提出这个论断需要两个勇气:一是打破几十年来形成的要发 展经济就必须先牺牲环境,即先破坏后保护的思想;二是如何辩证地处理好发展 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关系,而不是走向以停止经济发展来保护环境的另一个极端。因此在当时这一论断的提出是具有创造性的。
“青山绿水 ”既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想往;“金山银山 ”又是中国 人民对富裕生活的想往。“青山绿水 ”就是生态问题,“金山银山 ”就是经济发 展问题,将二者完美结合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绿色经济 ”。曾经污水横流、矿 山无序开采、空气严重污染、生态恶化,这些现象时刻就发生在中国成千上万老 百姓的身边,因此他们感受最深最直接。习总书记用这种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话语讲述出来的效果,要远远大于一大堆的抽象理论论述。如果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向中国人民讲明白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的话,那么“撸起袖子加油干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则更加体现了中国文化,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反映出中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精气神儿,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更高境界。
2016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出了“社 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的号召。2017 年 12 月 31 日晚习总书记新年献词中一句话 “撸起袖子加油干 ”传遍了神州大地。习近平 2018 年新年贺词中的“幸福是奋 斗出来的 ”这句话声入人心。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这些朴实而又深刻的话语激 励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强调精诚团结、共同奋斗。这些朴实的话语很快就得到人们的热烈认同和高度赞赏,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共鸣。深奥的道理,通过短、实、新的话语讲出来,朴实通俗却打动人心,具有很 强的感染力、号召力和传播力,最能提振士气,以最快的速度被人民大众所理解, 并且很快接受,并付诸于实践。中华民族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中国人民苦干实干拼命干,必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创造出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 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 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只有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被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接 受,并付诸实施,才能产生真正的生产力,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一代 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最为朴实和简单的语言、让人民大众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具 有中国特色的的语言传递给人民,为人民所掌握,才能真正变成人民手中的强大 武器。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谋求解放的历史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一旦在人民 群众中普及,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转化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武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就会随之焕然一新,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2]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三联书店 1979 年版,第 131 页
[3]《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 222 页
[4]张斌.新编毛泽东故事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5]吴非.胸怀天下: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世界历史视野[J].观察与思考,2023(02):38-41.[6] 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21 年 3 月,217
[7]梁昌军.邓小平白猫黑猫论成为改革开放思想理论标志[EB/OL].(2008- 12- 14)〔2023-9-23〕https://news.ifeng.com/history/1/midang/200812/1214_2664_920832_1.shtml
[8]姚远.“猫论 ”的诞生与流传历程[J].《共产党员》,2008- 12- 15
[9]邓小平.《邓小平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年 5 月,第 1 卷,323
[10]逢周,黄金生.陈云:提出“摸着石头过河 ”理论第一人[J].党史博览,2015(07):29.
[11]赵士刚 .“摸着石头过河 ”的哲学理论[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人民网 (2016-09-27)〔2023-9-26〕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927/c85037-28742562.html
[12]唐孝辉.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N].《内蒙古日报》,2015- 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