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让美术课程教学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白苏拉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益和诺尔中心小学 025150
摘要:美术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下,学校艺术教育对校本课程的关注与开发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应该按照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需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艺术教育理念,并且按照学生的能力特点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学校美术校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进行创新,使整个小学美术教学的总体水平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的综合发展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前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美术老师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育为根本,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育活动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能力,创新与充实教学内容与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多的快乐,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因为每个人的发展特点都不一样,所以,在学校的课程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做出相应的选择,不仅能够很好地保证学生的自由选择,也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让他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审美趣味,从而推动他们的人格发展。
(二)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在核心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而对于教师而言,美育校本课程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其中,进而能够更好的了解艺术的知识和结构,进而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促进教育的质量的提高。
(三)塑造学校的个性
发展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要重视学情,尊重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合理使用各类资源,在艺术教育中,老师扮演着最佳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的审美意识。当前,学校校本课程不断开发,各类活动作品不断涌现,为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让学生学会具体的审美技能,努力提升自我
对初次接触的事物,常有一种积极的亲近心态,以一种赞赏的心态去了解那些不熟悉的事物。由于每个人的生长环境不同,其审美水平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教育,培养其审美情趣。例如,在教学《富有情趣的小礼盒》这一课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动手做礼物,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学生们的作品类型很多,在各个层面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审美,有的能反映出同学们的独到见解,有的则很平庸。针对这一现状,教师要创造合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课堂中,并从中获得提高美感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作品中的线条、色彩等要素进行教学,自觉地对学生进行美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特征,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学生有了成绩的时候,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对他们进行批评,而且要帮助他们纠正他们的错误,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向那些快速掌握知识的同学请教,创造一个融洽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每个人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在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一件作品的时候,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让他们从众。
(二)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激发学生思考的方法很多。首先,老师在黑板上划个圈,问同学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在此圆的基础上,同学们可以绘制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第二种方法是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一组学生,让他们来猜一猜他们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增进同学间的理解,也能让全班同学一起思考。再次,老师将美术作品的照片放到 PPT上,问学生这个角色是哪个作品的,这个角色有哪些特点,让他们记忆深刻。第四,老师可以选择色彩不均匀、色彩比例均衡的人物图像,让学生观看,促进他们的脑部活动。首先,从一张有统一颜色的图画开始,引出不同颜色的图画,然后进行讨论。
(三)创新教学理念与模式,开阔学生的眼界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公众更加关注学生的美术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艺术教育获得了新的突破和发展。因此,在正式开始教学前,要有一个科学的教学计划,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例如,在学习《小纸船的梦》这一部分的时候,老师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遮挡现象上,通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为学生建立一个更加立体的学习情景,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细致的观察。在正式教学前,老师可以对遮挡进行引导,并将其与艺术作品中的遮挡现象相结合,使学生对遮挡有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使用诸如绘画、纸工等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的教学方式,让他们能够准备特定的材料,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将自己的理想作品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在创造的过程中找到快乐,展示自己的创意和创意,提高自信心,学会表演。
(四)实现传统文化元素与校本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与实践中,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不仅能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还能继承与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创造中,既能提高学生应用艺术的知识与元素的能力,又能推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生活。所以,在实施中华美术教育时,要对学生进行认知与剖析,扩大他们的知识范围,通过对美术、传统文化的培养,让他们更好地与校园传统文化融合,提高他们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地位。
总结:在小学美术课中,以培养学生的核心艺术素质为主要目的。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花很多的心思和时间去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并且付诸行动,让学生们体验到艺术的魅力,学习更多的知识。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得到科学合理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王 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改进[J].新课程研究,2020(29):40—41.
[2]洪雪婷.优化美术教学发展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0(1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