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体教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路径探索

作者

许宇航

中南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0

摘要: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高校需要创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本篇文章将提出一些针对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策略,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体教融合;高校体育;人才培养

1 相关概念

1.1 体教融合

体教融合是指体育和教育两个领域的融合,旨在通过体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和竞技能力。体教融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强调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体育融入到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中。

1.2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该专业主要涉及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能够从事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业人才。

1.3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人才具备特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之一,对于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清晰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够清晰,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和规划。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难以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2.2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

实践环节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当前一些高校在实践环节的安排上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实习时间短、实践内容单一等。这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实际教学和训练中的技能和经验,难以适应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2.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当前一些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中,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高。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难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2.4课程设置单一缺少特色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多样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单一,缺乏特色和创新。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难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高校需要创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以下是几点建议:

3.1基于“体教融合”背景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该目标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划。具体而言,高校应该将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培养具备健康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专业人才。该人才应该具备教学、训练、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策划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2优化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环节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优化教学实践环节,增加实习时间和实践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教学和训练中的技能和经验。同时,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各种体育比赛和活动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3加强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可以通过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鼓励教师参与体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等方式来实现。同时,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技能进行评估和管理,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3.4调整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开展特色体育课程

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和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调整体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该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高校可以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如民族传统体育、户外运动等,增加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5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和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小班教学、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6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展学生实践平台

高校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可以通过与企业、社区等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开展校企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同时,高校可以邀请企业、社区等机构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讲座和交流,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交流。通过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展学生的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7加强体育科研能力,提升学术水平

体育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加强体育科研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科研,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3.8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创新精神

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优势,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文艺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3.9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与国外高校或机构开展体育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体育比赛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知识面。同时,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改造,推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总之,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投入,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李敏.体育风尚,2022(09)

[2] 能力本位视角下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朱晓东;蒋祎依;邱团.广西教育,2014(27)

[3]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王海艳.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