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班级文化建设探索
金明辉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班级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单元,在学生管理和价值引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级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延伸,更是集体特色的展示。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解决班级建设的具体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集体主义精神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关键词:学生工作;班级文化建设。
1 引言
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战略部署,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明确要求。做好新时代青年的文化素养培育,不仅可以砥砺学生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更能让学生受益终身。
班级作为学生教育的基本单元1-3,不仅在知识传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寝室文化建设、团体辅导等微单元研究不断深入,使得作为教育管理基本单元的班级很容易被教育者所忽略。近年来,班集体凝聚力呈现式微状态,集体主义精神缺失4,个人主义,精致利己主义思想甚嚣尘上。为更好的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本人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角度开展了实践研究。
2 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班级文化建设内驱力不足
受现代学院班级制度、大类招生专业分流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内驱力不足。学生没有固定的上课教室,且授课多以专业为主体,班级同学之间接触相对较少。大一一个学期班级同学之间稍有熟悉,分流又导致新的班级同学之间又需要重新熟悉。在现在高校评奖评优方面,成绩和科创竞赛奖项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永远无法避免的,反观班级在学生发展过程中仅班内的思想评估会对他们有一定影响。这就导致很多同学有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规划,专心于自己的事儿,从而缺乏与班级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的积极性,进而导致集体意识淡薄5,参加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内驱力不足。综上所述,学生之间缺乏情感纽带,从而导致参加班级组织活动的内驱力不足,进而导致班级文化建设阻力较大。
2.2班级文化建设形式单一
目前班级建设多侧重学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因为这些与辅导员工作直接相关,从而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而班级文化建设由于与学风建设存在交叉且开展难度大,收效存在时间上的延迟和不确定性,所以这方面很容易被老师忽略。老师的不重视,是导致班级文化建设形式缺乏创新的重要原因。
班级文化建设多停留在开班会或选班级宣言口号的层面,且多以感恩、诚信教育为主6。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新颖,是学生的参与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的客观原因。
2.3班级文化建设主体错位
以往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依靠辅导员的重视,然而辅导员不仅有自己的专职工作,还兼着学院的行政工作、党团工作等,老师没有太多时间用于组织丰富多样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主要班委每天的事务性工作较多,大一至大三他们的学习任务也较重,不会主动地花精力和心思去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个别班委则存在一定的惰性,导致很多活动都流于形式,拍拍照片,写写总结材料就完成任务了。班级同学则由于缺乏内驱力,更专注于自己的事儿,从而很难主动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来。
3 班级文化建设路径
3.1加强思想文化引领
班级文化是在继承校园文化基础上发展的集体文化符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能交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术,更多是人生态度与价值观。班级文化建设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有机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促进大学生不断加强思想学习,在班级文化教育熏陶下不断提升思想深度,正确走好人生道路。
3.2加强文化魅力吸引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一旦班级文化建设弄成简单的宣教的活动,就很容易会失去学生的支持,进而无法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唯有兴趣才是学生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班级文化建设要以丰富的展现形式,灵活的方式开展育人活动。班旗、班训、班级公约、班级读书会、班级分享会、班级联欢会等多形式的活动类型,巧妙融入思政元素,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
3.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要想让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持续的开展下去,就需要有一套相应的制度进行规范。首先制度可以明晰责权,防止因分工不明导致班委之间出现工作严重失衡或打击部分班委积极性的情况7。通过制度明确辅导员是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指导者,班委是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者,班级成员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最终受益人。其次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和约束意识,可以更好的教育人和引导人8。最后制度可以牢固树立班级共同体意识。以评选五四红旗标兵团支部为例,这不是团支书个人的事儿,而是关系到班级每个同学的事,这个荣誉不仅体现在思评A档人数增加上,更在综合素质测评中班级建设个人得分中有体现。只有不断推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的风气才能越来越好,各项工作才能顺利推进,才能不会因为换辅导员或者班委换届而导致文化建设停摆人。
4 结语
班级文化建设在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班风和管理育人方面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思想引领、提升学生内驱力和完善制度文化建设是解决当前班级文化建设诸多问题的关键。班级文化以其润物无声的特点,将持续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小红,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标准化对策分析[J].教务教学标准化,2022(3):175-177.
[2]刘震,加强班集体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J].中国冶金教育,2021(1):73-81.
[3]陈芳,吴文学,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文化学刊,2021(10):190-193.
[4]朱美霞,李永茂.以精细化管理推动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及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23(21):177-180.
[5]张任,唐许辉.基于文化育人理念的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探索[J].公关世界,2023(14):136-138.
[6]黄荟宇,于磊.高校本科生班级建设路径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2(05):28-31.
[7]管清苗.新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02):204-206.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2.067.
[8]延诺.新时代高校班集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22,40(05):79-83.DOI:10.16126/j.cnki.32-1365/g4.2022.05.012.
作者简介:金明辉(1992-),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学生管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