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

梁浩天

身份证号码:342222198706080010

摘要:近几年发展中,科技推动了生活进步,人们开始融合智能自动化技术开展汽车工程工作,一定程度刺激了产业发展,弥补了以往技术不足,并逐渐完善控制系统,加强性能安全性、稳定性。目前,据经验分析,智能自动化技术虽加入了汽车制造产业链,但因技术复杂、流程严谨,智能化技术并不常见,仅在高端汽车制造中才得以实现,接下来,经济发展速度,注定了此项技术的必然趋势,需汽车行业与时俱进。

关键词:汽车工程;智能自动化技术;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智能自动化技术是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控制支持下的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能够准确获取和识别相关信息,并进行科学处理,保证信息处理的准确度及高效性,包括智能决策、智能信息和智能反馈。将智能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汽车工程,可有效改善其生产控制系统,实现信息获取和反馈精细化,促进生产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从而提高汽车产品的制造质量。

1智能自动化技术应用问题的主要原因

1.1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在汽车工程中,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生产知识技能,还需要能够对智能自动化设备开展维护和管理。随着智能自动化术的不断发展且日益复杂,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缺少操作和应用技能,使得智能自动化技术难以在汽车工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或由于在应用过程中操作不当,影响汽车质量甚至生产安全。

1.2生产工艺滞后

目前,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但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技术投入的效率和效果仍不理想,主要是因为生产工艺落后,难以与智能自动化技术匹配。例如,在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企业的生产线只针对部分环节提出高精度工艺要求,并使用数字控制技术,其他环节仍采用传统控制技术,这导致生产线与自动化技术不匹配,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

1.3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智能自动化技术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果在汽车工程中仍坚持传统的生产管理理念,会严重限制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发挥,甚至导致自动化技术在汽车生产环节中存在衔接问题等。例如,某汽车企业应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生产,但没有专业化的人才培训,且未针对智能自动化技术设置专门的生产管理制度,缺少对其应用要点和优势的引导,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缺乏对生产模式的了解,一旦遇到问题则难以及时解决,这就使得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仅停留在表面,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2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策略

2.1提高制造组装效率

将智能自动化技术运用到汽车工程的各个环节,可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例如,在汽车引擎、座位、挡风玻璃等部件安装时运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可提高安装质量及合格率;在离合器上安装变速器时,必须保证变速箱的轴承中心线都指向发动机曲轴中心线,此时可采用智能化工艺和智能控制完成。另外,目前部分汽车企业选择将主要零部件,尤其次级零部件的加工生产招标或外包给子公司,以提升主要零部件制造的效率。在加工制造次级零部件的生产流程中,运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可提升或优化产品质量;通过智能自动化技术来改善加工生产流程和工艺,可高效地完成主要零部件的规模化制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综上所述,运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可使汽车制造和组装更加顺利,可提高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2.2提高车内空气智能监测效率

在汽车工程中,使用气敏传感器可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标准与品质监测效果,促使各控制系统根据监测结果提高车内空气品质,充分发挥智能自动化技术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凸显其优越性。车内空气智能监测系统一般带有敏感的电信号、音乐广播线路、铃声报警线路、光电显示器线路等。车辆空气品质较好时,车内空气智能监测系统显示绿灯,当车内空气质量较差时,系统变为红灯,并在显示屏详细显示监测结果和数值,为空气质量的改善措施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在车辆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如果空气质量始终得不到改善,车内空气智能监测系统会发送语音提示。

2.3优化后视镜模糊控制系统

在汽车结构中,后视镜是重要的一部分,安装在驾驶室的两侧,供驾驶人员观察路段情况,保证驾驶安全。在使用过程中,后视镜存在一定遮挡,如果驾驶员要扩大视野,需要调节后视镜。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还可能由于错误操作等导致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在后视镜系统中,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可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后视镜的自动调节功能,驾驶员仅需要将后视镜调整至其视线范围内,既可保证调整效率,又可确保安全驾驶。后视镜模糊控制器主要包含控制器、反馈电位器、驱动机构、外部存储器、位置选择模块等。通过转换器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或使用单片机实现模糊推理工作,将相关数据转换为实际模拟量,或使用功率放大器控制电机,控制并调节后视镜运动,确保其正向或相反方向旋转。

2.4完善后视镜位置移动系统

将智能自动化技术中的位置控制技术应用于汽车工程中,可以实现更加及时、准确的位置信息反馈。根据输入信号类型,将汽车后视镜位置移动系统分为模拟位置控制系统和数字位置控制系统。一般来说,汽车后视镜位置移动系统主要通过运用模拟位置传感器和模拟控制器,实现模拟位置控制效果,但在此过程中易出现运行问题,导致系统操作的性能和精确度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仿真技术应用的扩大,数字控制技术被应用于汽车后视镜位置移动系统,并逐渐成为汽车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智能自动化技术。数字位置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调节控制器、减速器、执行元件、功放电路、检测元件等,通过巧妙的供电电路设计方式,实现可逆电路,使系统可在正反2个方向转动,减少位置偏差,输入量和输出量按比例同时变化,确保相关生产活动顺利进行。

2.5开发驻车智能制动系统

汽车工程中,制动系统是重点关注部分,其对车辆及使用者的安全有重大影响。将智能自动化技术运用到车辆的驻车手动制动技术中,可优化控制系统,提升系统效能。传统制动控制系统一般在车辆上配备手动变速器制动操控,既可减少手动换档动作,又可减少使用者操纵不当的现象。但在该方式下,多个自动变速箱的使用造成大量燃油消耗,不仅经济性不佳,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解决该问题,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改造变速箱,优化其性能,进而开发更完善的驻车智能制动系统。在智能自动化技术的作用下,传感器的处理过程更加敏感、效率更高。当车辆上坡时,倾斜角度传感器便会收集其中的角度值,将其数据信息转化为电压,并将其与功率开关开启时的电压进行对比,以此发挥调节作用,实现对制动电路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汽车工程中,应用智能自动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汽车生产各环节的质量与效率,优化汽车各项功能,为汽车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提供保障,确保汽车在驾驶过程中更加便利,实现高效的智能自动化操作。为解决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利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提高制造组装效率和室内空气智能检测效率,优化后视镜位置移动系统和模糊控制系统,开发驻车智能制动系统,加强技术保障体系研究,使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推动其不断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梅琳.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思考[J].时代汽车,2022(19):19-21.

[2]墨海波.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2(4):236-238.

[3]苏玉来,田峰,魏帮顶.智能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工程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2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