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我国康养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

作者

刘诗涵 吴玉娟

河北外国语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发展康养旅游,通过分析国内田园综合体、康养旅游发展模式现状,并围绕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实地调研,全面系统的了解当前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阶段、康养旅游模式等方面。从学术价值研究方面:弥补了我国康养旅游田园综合体的理论研究基础与市场开发模式,为之后田园综合体的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基础。实践意义方面: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种植为基石、以生态示范为核心。拓展了康养旅游发展的新模式与新方式,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新的职业方向。

关键字:田园综合体;康养旅游;旅游发展模式

一、研究背景

田园综合体依托农村优良的生活环境、具有休闲娱乐与环境优良为一体的美好生活方式,让人放松自由的生活且节奏走向缓慢,这些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与发展模式功能等都和康养旅游相契合,都可以为游客提供美好的向往生活环境。

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下探究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既能满足广阔的康养需求,又能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针政策,为乡村振新提供一种思路。田园综合体视角下的康养旅游创新模式研究,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搭建了新平台,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最佳空间;同时也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联动发展提供了新支点。

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发展康养旅游,为传承我国乡土文化与传统民俗艺术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为城市居民与乡村居民提供了享受美好生活的契机。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康养旅游实现创意文化、休闲农业、旅居产业等一体化模式,延长产业链的同时实现一二三产业的集聚融合。本文主要基于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与建设区,与扶贫开发结合紧密,为庞大的康养市场需求提供了田园综合体这样一个载体,同时也为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示范效果。

二、田园综合体与康养旅游发展研究现状

(一)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

田园综合体国内研究现状:2013年4月初启动建设无锡阳山田园生活示范区设计,该田园综合体项目包括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生态社区3大板块(钱强,2015)。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这不仅是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政策创新,也是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任务。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深化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基于对乡村振兴背景,深刻解读田园综合体并分析其建设运营过程的影响因素,重点从发展动力、目标导向、实施手段三方面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机制构建进行研究(孔俊婷,2019)。庞玮(2018)通过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辨识与案例分析,探讨了田园综合体的内涵、建设模式和内涵结 构,并重点说明了田园综合体内涵结构中的乡村性、地方性和创造性。可以发现对田园综合体的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大都探究其内涵与规划设计,未来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与价值。

(二)康养旅游发展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康养旅游不是自发形成或者由学术界提出,而是由政府首先提出,在2012年,“康养旅游”首次由四川省攀枝花政府首次提出,自此我国康养旅游开始提出并发展,康养旅游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伴随第二节中国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会议于2016年在青岛召开,康养旅游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形成了我国攀枝花与秦皇岛成“一南一北”两个国家级康养产业发展试验区,(胥兴安,2011)。现阶段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然学术研究严重滞后,基本概念尚不清晰(杨振之,2016)。其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几年才在中国出现的新事物,正处在不断摸索前进中的起步阶段(吴后建,2018)。从学术研究方面,针对康养旅游理论的主要定义、应用、市场产品等相关理论并未形成统一的学术定义与理论体系,大部分学者主要集中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例如乡村旅居康养、森林康养等方面。郑鸣顺(2019)以山东省沂蒙山区的竹泉村为例、分析其康养旅游发展模式与设计并提出相应意见。可见,国内康养旅游处于理论的初级研究阶段,现有的研究主要是用于康养旅游实践的开发模式,基础理论薄弱,有待完善(叶宇等 ,2018)。

三、田园综合体背景下康养旅游产业模式分析

(一)学术价值研究

2019年第一届康养旅游论坛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该会议上(丁宁,2019)提出旅游经济下一个爆点发展模式应是康养旅游,且目前市场上关于康养旅游需求旺盛,存在市场缺口较大、康养资源短缺、产品开发单一、公共安全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现阶段关于康养旅游发展研究较多,田园综合体处于初级发展研究阶段,但基于田园综合体视角的康养旅游发展研究单一,空缺较大(郑鸣顺,2019)。本文主要是针对田园综合体的康养旅游,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田园综合体的学术研究现状,分析其开发模式与经营方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康养旅游,系统的研究田园综合体的康养模式影响因素与未来走向,夯实康养旅游模式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其理论基础。

(二)应用实践研究

在国家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大背景下,国家鼓励根植于农村,以乡村的文明为主要发祥地,田园综合体符合国家大力鼓励根植于农村发展的思想,以传统乡村田园综合体为主要载体,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而康养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不仅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坚实多样化的平台,同时实现乡村发展文化传承与艺术的创建。

基于田园综合体发展康养旅游产业,通过康养旅游建设的旅游集聚化产业与乡村特色民俗的旅居功能,从内部实现农民自身造血功能,充分让乡村居民参与其中并切实获益,也是新农村未来产业发展新模式,农民职业规划新路径。 通过具体实践调研田园综合体康养旅游开发模式,可见,现阶段主要集中于农产品种植采摘、乡村艺术文化创作、红色研学基地与休闲文化娱乐一体的旅居模式成为吸引力。

四、康养特色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在我国的许多地区得以践行和发展,康养特色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得到推广,通过对国内的部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案例可以为我国康养旅游发展新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然而,基于不同的经济、资源、文化发展条件,个别田园综合体康养旅游发展无法形成完全推广到全国的模式,需要从田园综合体的区域性及不可替代性出发,根据其主要特色探究其重点发展模式。

本文结合我国田园综合体试点的建设与发展现状、所处的旅游发展阶段、局部区域康养旅游创建的成绩,部分康养特色田园综合体实践案例经验,指出在田园综合体基础上,发展康养旅游要以自然资源为引领、依托优势农业、文化创业带动、市场需求导向。田园综合体的康养旅游模式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基于传统乡土文化产业,因地制宜的开发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同时结合多种产业开发模式,满足日益不同的游客需要。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好乡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安全环保等问题,使其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郑鸣顺. 山东邹平醴泉村康养特色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丁宁. 康养旅游,小荷才露尖尖角[N]. 中国旅游报,2019-01-29(004).

[3]孔俊婷,杨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机制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No.381(01):31-33.

[4]庞玮,白凯.田园综合体的内涵与建设模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6):20-27.DOI:10.15983/j.cnki.jsnu.2018.06.463.

[5]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等.森林康养:概念内涵、产品类型和发展路径[J].生态学杂志,2018,37(07):2159-2169.DOI:10.13292/j.1000-4890.20180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