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与应对对策
侯丽丽
巴州林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巴州 841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营造林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提高营造林的质量,可有效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为此,针对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应对对策展开讨论。
关键词: 营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应对对策
营造林作为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空气、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营造林在栽植、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营造林的质量不高。如何有效的提升营造林质量是林业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本文将从营造林的意义、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应对对策进行分析、探讨。
一、营造林的意义
(一)净化空气
林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的氧气,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林木能够对空气中粉尘和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同时,还能够使城市噪声污染得到有效缓解。林木在无形中不断地改善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1]。
(二)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导致大风频繁、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随之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植树造林可有效防风固沙,减缓土地沙漠化问题;可涵养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2]。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
1994年我国确立了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属于重点领域,而保证营造林质量,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求[3]。营造林除种植防护林外,还可种植香梨、红枣、白杏等各种经济林,增加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经济效益进一步用于营造林,形成良性循环,保障林业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4]。因此营造林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作业设计方面
营造林前期的科学规划,为营造林的质量提供保障。前期的规划工作主要包括对营造林的整体设计,地块落实,选择树种、品种,栽培方式,抚育方式和技术人员的安排等内容,每一项都需要科学规划,否则在后期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实际工作中部分单位没有认识到作业设计的重要性,过度依靠前期经验,在作业设计之前没有对营造林区域的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周围环境等自然条件以及林业发展情况全面深入的勘测,或者调查时没有认真思考,缺少实际性的认知,导致前期资料收集工作不完善,树种选择方案、抚育方式不合理。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不强,对于营造林的实施并不具备指导性作用,致使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营造林质量必然受到影响[5]。
(二)技术方面
目前,基层单位仍然是营造林的主力军,在营造林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乡镇林业站机构相继与农机、畜牧、水管等机构进行整合,将人员全部并入乡镇(综合)发展服务中心,乡镇林业技术服务工作全部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安排部署,部分人员是兼职林业工作,且人员变动频繁,管理不畅,工作人员对营造林技术掌握不足,业务能力水平低,加之人才队伍相对紧缺。直接导致了营造林作业设计相对不规范,面积核实、数据上报不准确,图表等基础资料不齐全,栽植技术不达标,自查工作落实有难度,影响了营造林工作的正常开展[6],从而影响了营造林的质量。
(三)抚育管理方面
营造林的抚育管理工作是影响营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营造林的抚育管理包括松土除草、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只有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各个环节做到位,才能保证林木健康成长。然而实际工作中存在 “重营造,轻管护”的现象,导致营造林质量大大降低,在抚育管理中常常出现只注重浇水,而忽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甚至有些地方栽种不适宜当地生长的树种,导致林木无法成活。林木栽植后,技术人员没有及时巡查,技术指导,由农民自行管护或者放任不管,没有科学的进行管护,导致林木成活率低。
(四)苗木质量方面
种苗质量是营造林工作的基础,充足的良种壮苗才能提高营造林质量。近年来,由于执法人员配备不足,苗木质量监督管理不到位,使缺少“两证一签”的劣质苗木进入市场;在运输苗木时,没有正确的处理苗木,机械式装载,损伤苗木,导致苗木质量下降;栽植过程中,对苗木的假植处理不正确,甚至苗木根系处于太阳下暴晒等原因导致了苗木质量不高,从而影响了营造林质量。
三、 应对对策
(一)做好营造林作业设计工作
规范营造林作业设计是保证营造林建设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对营造林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要高度重视营造林工程前期规划设计,营造林的作业设计要科学、实施方案要合理、可行。在做营造林作业设计时,技术人员要充分对现场进行勘测,了解掌握当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土壤条件、周围环境以及林业发展等情况,及时落实地块,适地适树。在作业设计通过审批、具有可行性后,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方案落实营造林工作,同时,要确保营造林的面积、数量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营造林建设质量[2]。
(二)加强营造林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当前,营造林建设工作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7],要加强营造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为营造林质量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强化人才引进工作。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引进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基层工作,为营造林质量的提升提供人力保障。二是加强营造林技术培训。针对造林整地、栽植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营造林工作人员开展全面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营造林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工作人员真正掌握营造林技术,根据科学理论和技术来营造林。三是开展营造林工作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定期现场巡查,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为提升营造林质量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四是购置实用型、先进性的营造林机械设备,供专业技术人员研究使用,运用科技提高营造林质量。
(三) 加强抚育管护工作
抚育管护是保障营造林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要建立、完善营造林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确保各项抚育管护工作得到明确落实;技术人员要定期巡查,了解掌握当地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根据苗木不同阶段的生长情况,开展松土除草、水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工作,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提升营造林质量[8];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对抚育管护进行宣传,增强群众的抚育管护意识,激发群众主动保护林木的积极性。
(四) 做好选苗、整地工作
一是林木种苗作为营造林的物质基础,良种壮苗是提高营造林质量的保障。尽可能到固定的育苗基地就近选择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树苗,避免从外地调运时损伤或者水土不服;由专人负责,并签订购买合同,以免树苗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快速解决问题;在栽植前做好假植、保护工作,避免树苗受到损伤。同时,禁止劣质的林木种苗进入营造林工程中[9]。
二是科学整地能够改善土地条件、改变土壤结构,协调当地的小气候,从而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在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中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在营造林前1-2个月进行科学整地,以改善土壤条件,保证营造林地块的土壤、水分等状况得到改善,提高苗木成活率,提升营造林质量。
(五)做好质量监督工作
质量监督工作是营造林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工作人员完成整体营造林作业的前提条件。制定可行性的监督制度,对辖区内营造林工作不定期抽检查看,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严格验收标准,对成活率以及管护严格进行验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优秀的林草部门和个人进行表扬,反之,进行惩罚[10]。多种监督方式促进营造林的质量提升。
总之,营造林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要从各方面保障营造林工作顺利进行,结合实际情况,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积极引进、运用先进的技术,保障营造林质量,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余茂源.影响营造林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方案[J].绿色科技,2017(11):191-192.
[2]曾小蝶.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乡村技,2020,11(23):57-58.
[3]刘萍.当前我国造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130-132.
[4]刘清波,侯东明,魏祥林,等.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5):283.
[5]邹金城,甘来,朱贵华,张洪.浅谈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J].南方业,2020,14(36):55-56.
[6]张清国.浅析营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2,18(14):131-132.
[7]张先锋.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 措施分析 [J].花卉,2018(14):249-250.
[8]林静绪,林峰.营造林的质量影响因素及提高造林质量的建议 [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4):190-191.
[9]王清华,翁有贵.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江西农业,2018(24):88.
[10]邓海善.营造林质量提高的关键技术和营造林质量管理策略[J].广东蚕业,2021,55(0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