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发展对策研究
曾志勇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韶关 512000
摘 要:本人阐述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在分析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根据农业产业园电商发展新形势,从实施国内外双循坏、加强品牌建设和建立完善物流体系3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韶关;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对策
一、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电子商务的概念
(一)现代农业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按照政府搭台、企业(主体)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聚焦1-2个主导产业,以规模化种养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全产业链开发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为农村经济发展探寻了突破口。
(二)农业电子商务
农业电子商务是指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通过在线平台或应用程序,将农业产品和服务与农业生产者、供应商、买家和消费者连接起来的商业活动。这种商业模式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促进了农业生产、流通、营销和交易的数字化和在线化。农业电子商务的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加强供应链的效率和透明度,推动农业产品的市场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业电子商务中,农产品的销售、采购、物流、支付和售后服务等环节都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完成,从而实现农业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这种商业模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机会,使其能够更直接地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销售产品,同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种类和更便捷的途径来购买农产品。
二、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情况
(一)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情况
韶关市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市、县两级按照“适度超前、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原则,提前做好产业园整体规划,专项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及功能布局,确保规划可落地能见效。在人才、金融、用地,特别是品牌创建等方面为产业园建设提供保障。现已有国家级产业园1个、省级产业园25个,省级产业园涵盖了丝苗米、水果、蔬菜、茶叶、兰花、油茶等领域,产业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突出生猪优势产业以及粮食、水果、蔬菜、南药、花卉等特色产业,建成了一批高标准规模化生产基地。13个产业园投入48.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7.5亿元,而2021年实际投资达55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为277.89亿元,一产产值137.39亿元。韶关市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累计创建农业品牌413个(含企业品牌),已塑造了翁源兰花、乐昌香芋、丹霞贡柑、南雄丝苗米等区域公共品牌,有效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美誉度。现代农业产业园存在科技创新偏弱,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程度低,产业链、现代产业集群尚未形成,农产品加工交易功能滞后,甚至存在只生产、不加工、无流通等缺腿现象,农业以外创造的收益很小[8],距离“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产业园定位要求差距很大。
(二)韶关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发展现状
韶关市建立较为完善的市、县、镇三级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创建10个以上互联网农业小镇。依托省市农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市级菜篮子基地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建设镇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3]。建设网上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展生鲜速递、特产专卖等农产品定制开发和互联网直销运营模式。支持农业企业开办“农家网店”,发展特色农产品在线营销。每个互联网农业小镇均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互联网+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1—2 个以上,农业生产企业触网率达到50%以上,已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主要农产品网上销售量达50%以上,试点镇行政村村级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100%。
2015 年南雄市入选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乐昌市、翁源县被评为 2019 年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依托示范县平台载体,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在产业融合、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农产品上行等方面取得些新进展。不断加快农村与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发展速度,韶关市积极引进菜鸟、京东和乐村淘等电子商务平台,建立 500 多个镇村电商服务站。乐村淘相继在仁化、翁源、曲江、乳源、始兴、新丰等县成立县级运营中心,全市村级体验店已达到 658 个,打通了韶关市农村与全国 850 多家乐村淘县级运营中心的物流、销售渠道。韶关市国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部分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以及手机APP端,少部分是借用地方政府建立的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平台主要还是局限于提供本产业园的农产品,线上销售以TOB 端为主,线下以TOC为主。整个电子商务平台的活跃度不高,访问量不足,销售量比较少。
2、主要发展模式
(1)农产品电商平台模式:搭建专门的农产品电商平台,提供线上交易、展示和推广农产品的服务。该平台可以集聚农产品供应商和消费者,实现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配送。是现韶关市产业园广泛运用的农业电商典型销售模式。
(2)农产品合作社电商模式:农产品合作社通过建立自己的电商平台或合作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集中销售合作社成员的农产品。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合作社成员的销售渠道,增加产品的曝光度和销售机会。
(3)农村电商扶贫模式:通过电商平台和网络渠道,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推向市场,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政府可以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脱贫致富。
(4)农业众筹电商模式:通过众筹平台,集结一定数量的投资者,为农业产业园内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提供资金支持。投资者可以预订农产品或购买股权等形式参与,推动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5)农产品直播销售模式:借助直播平台,通过直播方式展示和推广农产品,实现实时互动和销售。农产品生产者可以通过直播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特点、生产过程等,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和信任。
三、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发展新形势
广东省和韶关不断出台各种政策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广东省政府于发布《中国(韶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经过3年建设,韶关将打造辐射粤北地区、粤湘赣周边的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基地和跨境电子商务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韶关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韶关市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措施的通知提出促进我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壮大,市商务局发力电商新经济力推新业态创新发展着力打造韶关特色电商发展新模式。韶关市商务局大力实施“数商兴农”行动,扎实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全市成功争取6个国家级、5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引入电商直播渠道和省内其他地区农特产品进驻小镇,实现“一平台+多渠道+N产品”电商展销模式[2]。探索“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公司+电商平台”模式,推动电商与“三农”深度融合。韶关市推动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建立,实现销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揽子目标。
伴随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形势,其发展取得成绩也不错,但是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逐步显露,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不平衡,获得优惠政策和投入不足,造成产业园电子商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产业园所在地区的交通基础发展不平衡,快递服务网络、冷链物流设备有待增强,物流成本差异也大。产业园农产品上行电商发展很慢,品牌意识不强。市级农业产业园规模不大,在产品加工包装和品牌建设方面实力更弱,难以打造适应农产品上行的精品产品。农业产业园服务和经营模式单一,没有深度进行三产融合提升产业园的产业价值[7]。
四、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一)实施国内外双循坏
省市级农村产业园要“走出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发展新格局。积极构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导企业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资源,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持续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6]。
韶关市农业产业园利用好粤港澳“菜篮子”、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和两个平台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政策的实施,打造好国外大循环市场。充分利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与粤港澳大湾区对接的农产品产销体系,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韶关配送中心,创建集农产品交易、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生产加工、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海关检测、报关国际贸易于一体的国际采购交易中心[5]。一方面政府积极组织农产品产业园参加国际、国内线上线下展示展销活动,另外一方面本地产业园企业,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助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品牌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二)加强品牌建设
全力打造韶关产业园农产品公共品牌、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也要擦亮好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招牌。现代农业产业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创建战略,打造了一批区域公共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和产品效益。
构建韶关产业园农产品“公共+产品+企业”品牌矩阵。政府统一公共品牌名称、统一公共形象标识、统一市场运营、统一资产管理、统一产品标准、统一质量监管的发展模式。 构建韶关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组织开展产销对接系列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展会,开展全媒体矩阵式宣传。对于区域公共品牌采取打造全品类、全产业链方式,发挥韶关农产品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生态绿色的优势,做“特”字文章,让众多“小而美”“小而精”的韶关特色农产品能够形成整体。
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等为重点,利用科技创新发展农业种业,选育出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品种,以新技术引领产业振兴,形成了以优质稻、优质蔬菜、优质水果等6大主导产业和茶叶、兰花、食用菌等6大特色产业的“6+6”产业布局,构建了“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逐步向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优质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转变[1]。政府在农业产业园内建立品牌推广平台,方便各农产品企业或合作社的宣传、展示、销售和推广。
(三)建立完善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为实现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条件,能够实现农产品进城和生产生活用品下乡双向高效流通,保障城乡用户民生需求,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韶关市农业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镇一业、 一村一品”建设和供销合作社新型乡村助农服务示范体系建设,统筹农村物流发展,构建以市级农村物流基地、县级农村物流中心、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站、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为支撑的市、县、镇、村四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
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农业现代产业园等,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农村物流集散中心。统筹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物流园区、农贸流通市场、农村电商产业园等资源,完统筹县域助农服务综合平台、县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物流园区、农贸流通市场、农村电商产业园等资源。以中心镇为农村物流镇级网络辐射点,统筹邮政、供销社、商超、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客运站点、快递服务站等资源,推广“多站合一、资源整合”模式,在每个中心镇布局建设至少 1 个镇级农村物流服务站。以行政村为农村物流网络末端节点,重点依托农村现有生活综合服务中心、超市、村邮站、快递网点、乐村淘等功能设施,在每个行政村至少规划布局 1 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商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韶关市的农业产业园电子商务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发展不平衡、政策支持、投入不足、物流和基础设施方面的不足、规模较小和品牌意识不强等问题。韶关市应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电子商务的支持,完善政策和投入,促进产业园的均衡发展,培育农产品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通过以上努力,韶关市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前景,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谢琴.乡村振兴战略下韶关市农产品智慧物流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21.
[2]李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发展[C]//陕西现代农业园区论坛.陕西省农学会, 2012.
[3]佚名.广东省"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2020年)[J].广东科技, 2015, 24(23):10.
[4]周志兰.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与示范效应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 2019(2):6
[5]王际娣.抢抓"风口"锻造预制菜龙头企业[J].小康, 2022(14):30-31.
[6]引领现代农业双循环的“安丘样板”,农村大众[N];2021-09-22(版次:01版)
[7]曾志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物流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 42(3):4
[8]调研组,刘鹏飞,徐麟.抢抓机遇乘势而为 赶超发展实现突破--关于加快甘肃现代农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发展, 2022(1):9.
基金项目:2021年度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韶关现代农业产业园电商与物流融合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202100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曾志勇,1981,男,汉族, 江西吉安,讲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农产品电商物流和供应链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