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提升服务质量对策分析
王慧 李韶娴
山东科技大学财务处 山东省青岛市 266590
作者简介:王慧(1985.04.12),女,汉,籍贯:山东新泰,毕业学校:青岛理工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李韶娴(1983.12.5),女,汉,籍贯:山东郓城,毕业学校:山东科技大学,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
摘要:随着大数据、信息化的不断变革和发展,高校财务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疫情过后,高校财务普遍面临信息化基础薄弱、资金短缺和报销困难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影响了高校师生对财务工作的满意度,财务服务亟待向精细化和多元化方向纵深发展。本文对大数据发展趋势下高校财务的现状、影响财务服务质量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大数据环境下强化高校财务服务质量的建议措施,以期为提升高校财务服务质量提供建议。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发展,高校财务工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务人员由最初的手工记账,发展为电子化记账,未来会朝着更智慧更高效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开展工作。信息化、大数据时代,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高校师生对财务服务的期望值也大大提高,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能够帮助高校优化财务管理效率与财务服务质量,帮助财务人员使用更加现代化、先进化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技术开展工作,对提升财务服务水平起到巨大作用。
二、高校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的现状
(一)信息化已经融入财务工作但融入不深,财务人员的观念亟待改变
传统观念的高校财务属于机关单位,服务意识较为薄弱,但随着现代高校发展需要,高校财务作为服务保障部门的定位被广泛认可,财务管理水平甚至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水平,财务服务质量的高低受到师生员工的广泛关注,财务工作模式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变,但是总的来说,高校财务职能还未实现向管理会计的转变。在这种观念主导下,财务人员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报账人员,无法用管理的眼光去看待财务工作,这就导致财务服务工作做的不够到位,财务人员缺乏对全局工作的前瞻性思考。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化的管理目标还未实现,依托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提高财务服务质量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当前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还有进步空间,部分业务财务信息化水平滞后,高校财务必须从自身出发,依托大数据信息化先进技术,从内部推动服务质量的提升。
(二)受疫情影响师生对无接触远程无纸化报账的需求日益显现
传统的贴单式报销方式,手工签字盖章审核单据根深蒂固,报销人需要逐个找审批人签字,所有审批人签批完成后再将纸质单据投送至财务处收单柜,财务人员将收单柜单据扫描分配后,再经过稽核人员审核报销,这种传统的财务报销和服务模式报销时间长、人力成本高,再加上当前环境下高校资金紧张、出错退单率高等问题,报销单据积压、付款周期长、服务态度欠佳等状况很容易触发师生的不满情绪。一种更加智慧更加高效的财务工作模式和报账模式正在成为师生的共同期待。当前,虽然财务报账工作已经转移到电子化系统,但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传统的报账模式需要手工签字盖章以及纸质化投递单据,这种模式使得财务工作在疫情时期受到了极大的阻碍,高校校园封控管理给广大师生员工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往往由于校区封控无法实现单据的及时审批和传递而导致报账工作不能及时完成,财务人员也因为居家办公软硬件设备、网络限制以及无法获取纸质文件而无法进行报账处理和其他账务处理,这种“报账难”和“做账难”的双重困难,使得无纸化办公和无纸化报账的需要日益显现。
(三)财务人员综合业务素养有待提高,缺乏利用大数据思维与信息化技术进行财务管理的人才
高校财务工作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殊性,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特别是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双分录记账模式,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高校财务人员受机关固守观念影响,仍然沉浸在按部就班的状态中,短期内较难跳出工作舒适圈,现有知识存量很难满足信息化财务的需求,而且由于财务人员众多,每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专业性,导致财务人员轮岗周期长、轮岗机会少,缺乏综合全能型人才,这就导致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的思考,这不利于提高财务服务综合水平和师生满意度。提升高校财务服务质量对策透视分析
(一)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固化简约财务服务流程
财务人员应当在严格执行基本会计制度和政府会计制度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从提高师生服务感知满意度的角度,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报销流程和报销制度,尽可能简化程序,多借助智能化系统,制定提高服务满意度的标准,具体标准包括排队时间短、处理单据快、退单率低、付款周期快等。加快审核,减少退单,让师生少跑腿,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师生对财务工作的认可程度。
(二)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化基础建设,打造智慧财务服务平台,逐步实现财务工作的全流程网络化
打造智慧财务服务平台,实现学校财务全流程线上管理。将报账流程由线下手工方式转移到线上办理,缩短报账时间,提高报账效率,降低师生以及财务人员的人力成本,让智慧平台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务风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如报销人可直接在网上完成报销单制单、凭证上传工作,手机APP可以实现单据签批和查看功能,有效实现“让职工少跑路”,单据提交后系统可自动实现合规性审核、核算和记账,自动辨别票据真伪,避免虚开发票和重复报销。系统自动审核相对于人工审核也能大大缩短提单报销时间,部分业务争取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此外,无纸化报账和存档能有效避免单据或者凭证丢失带来的风险和问题,也能有效减少纸张浪费。
(三)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建设优秀财务团队
可以通过特定业务培训以及讲课讲座等,或者通过定期轮岗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培养财务人员从全局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时间中不断总结出有利于师生的经验,并形成固定的规章制度,努力打造能让师生满意的财务团队。
三、总结
未来,高校财务应当紧跟国家会计信息化发展步伐,注重信息化基础建设,打造智慧财务服务平台,实现预算、决算、核算、收费、合同的全流程管理,注重财务工作全流程数字化转型,打造更加智慧智能的财务数字平台,节约师生人力和时间资源,让师生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教学中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尽可能减少师生的后顾之忧,让广大师生员工接受财务服务的过程中心情是愉悦的,让他们心无旁骛做研究,充分发挥高校财务的服务保障功能,助力高校实现高质量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友刚,吴玮琼,刘阳.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历程、趋势与内涵.会计之友,2021(09).
[2] 龚林红.财务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5):79-83.
[3] 陈德雄.高校财务信息化与智能化应用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No.324 (09):17–19.
[4] 王笑 . 业财融合背景下高校财务人员转型策略探究 [J]. 财会学习,2022(11):24-26.
[5] 顾丽娟.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后勤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究[J]. 中国外资,2020(22):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