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视角下“双轨三段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作者

赵春智 韩琪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 262500

摘要:实践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工程师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环节,更是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自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以来,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视角下对“双轨三段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究,对当前职业教育来说更是有着特殊的含义。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实践教学

引言

2022年10月,我国启动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要求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遴选发布生产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匹配职业教育资源,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在实践中探索形成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计划到2025年参加项目实施职业院校不少于500所、企业1000家,累计培养不少于20万名现场工程师。

一、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研究现状

从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后,国内学者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霍丽娟(2023)认为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应从工作场域视角理解现场工程师的内涵标准和培养定位,整体把握组织机制、培养协议、培养方案、评价系统、教学团队和培训体系等六个关键要素。李博(2023)等人认为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的培养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供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政策制度保障;通过深化产科教融合,创新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式。李潘坡(2022)等人对校企协同培养职业本科现场工程师的困境、意蕴与路径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特色学徒制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资料较少,因此对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研究非常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目前正值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的建设期,探索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围绕专业群共建共享、协同发展的主线,探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双轨三段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二、“双轨三段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究

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要紧密对接先进建造业领域“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求,服务建筑行业转型升级。以区域经济发展及企业岗位用人为导向,以岗位任职标准为服务目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为纽带,以产学研合作为手段,以项目驱动实践能力提升为任务,以共建“1+N”的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支撑,以加强项目成果评价和质量监控为保障,从而构建“双轨三段式一体化”现场工程师实践教育体系。

校企合作“双轨”并行,实践课程以企业为主,共同合作培养育人;遵循“学徒—技术员—现场工程师”成长规律,现场工程师“三段式”培养,一年级认岗,二年级跟岗,三年级学徒顶岗;基于企业实际项目贯穿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搭建以实际项目为主线的“专业融产业、平台聚资源、实战精技能、项目推创新、现场提管理、立德塑匠心”的校企“一体化”现场工程师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第一阶段基础能力学习阶段。在校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实操基础学习阶段。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教学,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建筑制图等相关基础课程由学校教师主讲,企业文化及素养课程由企业经理授课,建筑构造课程等专业基础由企业师傅到校传授。

第二阶段专业核心课学习阶段。第二、三个学期为专业核心课学习阶段;在专业基本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理论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并掌握基本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第二阶段的学习,为今后从事施工一线工作积累经验。

第三阶段“一对一”企业学徒与顶岗阶段。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签定人才培养协议,师傅“一对一”帮带徒弟学习,学徒时间不少于6个月。此阶段徒弟的考核由师傅负责,学校则派出教师协助企业全程跟踪与管理,师傅的考核由校企共同评价绩效。学生在企业做学徒期间,根据专业选择3个工作岗位,分别由企业师傅带领实践学习。学生根据专业培养方向和毕业后的就业意愿,选择职业岗位,进行特长培养。主要方向有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根据学生选择的方向,安排学生利用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岗位特长实训,使学生形成专业特长能力。

顶岗期间,“准工程师”在师傅的带领下,参与企业的各项日常工作和活动。由企业制定相应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准工程师”进行综合考核,学生考核通过后,由学生和企业进行双向选择,双方签订劳动就业协议,结束“准工程师”,成为企业正式员工,“准工程师”享有进入建筑企业工作的优先权。通过半年顶岗实习获得初步工作经验。学生在公司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生产过程,定期轮岗,以达到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按企业岗位技能标准的要求,由企业统一管理考核,通过顶岗与轮岗训练,实现学做合一,让学生熟悉企业环境,学习企业文化,掌握建筑工程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操作方法、管理制度,提高岗位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小结

开展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是我国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举措,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需要以中国特色学徒制为基本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与职业院校紧密合作的“双主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系统布局现场工程师人力资源开发,培养造就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探究“双轨三段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可以通过深度参与工程项目,助力校企双方导师的实践交流,强化教师实践能力。帮助教师梳理行业职业能力要求,成果化实训项目的开发与实施更有利于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设计能力。

“双轨三段式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可以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提升学生适应先进建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注重专业群共享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选择专业方向,为职业迁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霍丽娟.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内涵要义、要素框架和运行逻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3.

[2]李博,褚金星.我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3.

[3]李潘坡,贾军涛,付豪,臧莉静.校企协同培养职业本科现场工程师的困境、意蕴与路径[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

基金项目: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课题《高职院校建筑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编号QGJY202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