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edia science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思政育人模式研究

作者

王新海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 710300

摘要:针对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新变化,对高职机械类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现状及其原因等进行分析。以校企协同思政育人问题为导向,采取“党建+”模式,构建校企思政育人大平台;校企双方共建红色校内外实践技能基地,相互促进师生技能的提升;通过建设“名师+大师”工作站,铸就“未来工匠”成长之路。

关键词:高职;校企协同;机械类专业

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1]。2021年《“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职业院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一批精品职业院校,带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3]。制造强国战略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已全面开展,在国内外局势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加强高职机械类专业融入校企协同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培养满足新时代需要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挑战与机遇并存。

1.研究意义

针对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然而,高职教育主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陕西作为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更加需要大量机械制造领域技能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军工企业发展和区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可以将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学习过程和工作环境相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精神的提升,培养一批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企业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在工作中的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同时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2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下的校外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环节、订单班和冠名班等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足现象,探究如何在保持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技能提升的同时又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丰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探究如何在传统机械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以党建为引领,加大学校与军工类企业的深度合作力度,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师生动手能力不足、课程思政元素不典型、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

3研究内容

按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首先,采用调查问卷、走访座谈、资料查找等调研方式获得校企思政育人的思政教育需求,进行总体分析。然后,以发现校企协同思政育人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军工企业和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军工精神教育融入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校企共建校内外红色实践基地。最后,通过“党建+”模式,搭建协同思政育人平台,通过安排各种师生教学实践活动、技术服务和社会培训等内容,进行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3.1 采取“党建+”模式,构建校企思政育人大平台

紧盯机械制造行业变革新趋势,聚焦机械行业技能人才需求,采取“党建+产业学院+工坊+…”的模式,联合军工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等进行合作,搭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平台,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订与动态调整,将典型思政工程案例纳入教学,细化校企思政育人责任,将平台汇聚的校企思政教育资源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

3.2校企共建红色校内外实践技能基地,互促师生技能提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国防职教精神、军工精神和工匠精神等积极融入到校企共建的校内外实践技能基地等场所,营造浓厚的红色思政文化育人环境。大力推进教师赴军工企业校外红色实践基地技能提升计划,开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等项目,充分体验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军工产品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深刻理解军工企业文化,积极推进军工文化和军工技能进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培养具有军工特色的技能人才。

3.3建设“名师+大师”工作站,铸就“未来工匠”成长之路

基于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平台,以平台内军工特色产品生产为载体,建设“名师+大师”工作站,实施教师和技术人员双导师授课育人模式,提升“教”与“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技能报国的必备素质,并选聘能工巧匠、技能大师、大国工匠等担任德育导师,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积极开展企业导师新生第一课、大师进校园、绝活炼成记等专题活动和讲座,培育学生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和技能报国的责任意识。

4特色与成效

4.1形成“党建+”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平台新理念

聚焦机械行业的发展,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对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学院为抓手,通过联合军工企业、龙头企业等,搭建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平台,聚集项目、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共商符合区域机械行业发展的军工特色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具有军工精神的技能人才校企协同德育平台建设新理念。以“党建+创新、课程、教学、培训、活动”等为抓手,全面推动创新思维培养、特色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素质提升等工作。

4.2创新校企红色实践基地共育未来工匠成才方法

在传统机械行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针对智能制造产业技能人才紧缺的现状,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注重德育实效。为此,基于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平台,通过共建校内外红色实践技能基地和实行双导师制,营造浓厚的红色军工文化育人氛围,使教学内容融入军工典型案例、教师接受军工企业技术和文化的再教育、学生进入军工企业实战中练技能、能工巧匠入校展绝活,形成高端装备制造业未来工匠的成长方法。

5结论

在整体把握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和校企协同思政育人的新时代背景下,基于“党建+”模式,结合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悠久的军工办学历史,联合军工和龙头企业建立校企协同思政育人平台,校企共同开展具有军工特色的机械类专业人才模式,培养了一批具有具有高尚品德和高超技艺的未来工匠。

参考文献

[1]殷航.本科职业教育专业定位研究[D].天津大学,2021.

[2]刘婷婷.云南省S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22.

[3]王磊.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21.